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

2017-04-28林珈朱孝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探析应用型定位

林珈+朱孝笑

摘要:我国各类高校人才培养中最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类院校也是如此,既符合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调整,也能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此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探析和解决培养的定位问题乃是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定位和模式分析

目标、类型、层次、规格四个方面的组合是人才培养定位的中心体现,而真正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定位则是培养的前提条件。明晰了定位的标准才能更好地进行模式探析,并最终依据需要培养出符合条件的应用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的类别与定位

1.高職类院校培养人才的前提是对人才进行分类和定位。学校教育人才,第一是要确定培养何种人才,第二是明确培养的方法,此乃培养人才,进行教育活动的基础。第一方面是针对目标人才和院校定位的问题,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质量要求;第二方面是通过何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何种途径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关键看上述两者的贴切程度。

2.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符合国家的建设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建设者,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类高校要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定位,明确各自的分工。其中,研究型大学隶属于国家部委和省属的,应担任培养最顶层的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其余本科院校则培养专业性人才;职业技术院校更有职业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上述三种人才还可分为两大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前者主要是对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并能发现规律原理,最基础的研究人员和等级稍高的院士都属于学术型人才;后者则是应用学术型人才发现的原理直接为社会创财谋利,从最基本的技术员,工程师至工程院院士都是此类人才。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需求在不断增多,我国高等院校绝大多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更是注重此类型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措施

1.从理论学习的方面来看。在理论学习上,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扎实”即可,没有必要“宽广深厚”;因为专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需要更新专业知识,更加准确实现知识的应用,这就要加强对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视;在注重工程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在理论的学习上要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行引导;调整好各种课程之间的比例,兼顾实践能力的培养。

2.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保证教师的学历程度,又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不是光靠书本知识就能培养出来的。中青年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也不利于人才的高效培养,相较之下,由于我国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教师队伍学历水平的提高就简单许多。要成就更多“双师型”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实践练习,以提高能力和丰富阅历。

3.从学科和专业建设来看。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不同侧重点对应不同层次的学校。尽管教学和科研都是学科和专业主要内容,但是学科建设值得重视的是科技的研究和学术的报告;教师进行教书育人及教书育人的水平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学科建设一般是进行研究大学的首要任务,而刚成立的本科类院校则更加注重专业的设置,将学科的建设作为相称的任务,较为原始的本科类院校则依据实际情况将两者统筹兼顾。高职院校则会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事实的原则,找到自己的侧重点。对于知识的追求是“学”,求用则是“术”的重要体现。由于学术型人才的目标是成为“大家”,所以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探析;而应用型人才是成为“大师”,所以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

4.从培养模式看

对于培养的模式来说,为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就要拥有像伯乐一样发现能者的慧眼,发现每个人的长处,让学生各显其能。例如,建立复合型人才模式,以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依据针对性教学的理念,建立各有所长的人才模式此外,工程技术型、研究型、管理型等模式也可以构建。尤其重视实践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还能够根据实际的变化灵活进行转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选择动脑、手、嘴和策划、组织、设计等相应方式的能力。

5.从培养渠道看。在培养渠道上,展开合作式的教育,进行改革和开放,与企业合作,与其他院校合作,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掘自身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实现用人单位和学校零距离的合作,社会所需人才正式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使企业人员加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师生真正从工程实践或实训基地受益。

6.从教学模式看。在教学模式上,注重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及方法。首先改变教师对学生统一教学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几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再次是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主动将两者相联系的能力,实现做中学的目标。最后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会学又能学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正确定位是各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学科的发展方向、目标和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各类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定位的前提条件来构建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子杰.以就业为导向:大众化教育进程中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8-129.

[2]刘敏.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21-22.

作者简介

林珈(1975.02-)女,河北隆化人,硕士,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路桥工程技术。

猜你喜欢

探析应用型定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VR阅读探析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