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你知道吗”来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2017-04-28饶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版块内容数学

摘要:“你知道吗”这是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栏目目前仅在人教版中有增加,增加的内容紧贴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这一部分在数学教材中不可或缺,同时也继承了数学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具体呈现,能让学生能更好的对数学知识的历史有所了解,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类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材知识面数学文化

一、“你知道吗”版块的简介及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关注“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文化价值也已成为一种共识。为此其人教版教材内容编排了以阅读材料形式呈现的版块———“你知道吗”。它穿插于全套教材,有描写数学文化的:对于“+-×÷”分数表示法其中的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出现史;其中有十分带趣味性的、七桥问题以及铺地锦问题;有奇妙无穷的数字黑洞、完全数……

这一版块对于学生有着怎样的作用了呢?对此,我认为,由于数学和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在其内涵方面也日趋丰富。人教版教材《你知道吗?》此版块主要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数学中的思想方法,由此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有利对学生在情感方面与态度方面价值观的培养。

二、“你知道吗?”版块遭遇的问题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你知道吗?”其中介紹的主要内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认为,大致具有以下两种处理和认识的方法:

(一)数学文化素养价值认识不到位———观念上不愿教

这种观念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文化本身的价值。因数学的“双基”教学方式有很强的传统习惯,同时现在的学习都是“应试”方式为主,许多教师在潜意识中对于以知识为中心这样的教学观十分的认可,不重视对数学学的教育,有的反应则是更加的强烈甚至抵制加强对数学教育这样的观念。数学知识不仅是教学方面重要,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在基本技能方面与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所获得成果十分的丰硕。但是,假如只是重视教学而不重视对学生在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上的培养的话,那是不明智的。事实证明,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这样的内容会十分的枯燥乏味、同时不断的加强学生的作业量,最后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里,如果一味如此的话数学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将会被大家低估。

(二)数学文化素养价值发挥欠有效———实践中不会教

事实上数学本身文化价值的发挥需要相关的措施来做保障。教材中所安排的“你知道吗”其真实的动机是充分的发挥出数学文化方面的价值,可是目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却大相径庭。其表现之一就是没有“数学味”。比如,苏教版的《数学》在“小数乘、除法”以后的“你知道吗”中放置的内容是人民币与几种货币汇率情况。一些教师进行这样内容的教学之时,其教学的重点不是牌价里小数有什么特征(比如小数的精确度,位数等)、在生活里有什么具体应用与实际计算等方面,其教授学生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老师以至于直接讲美元与人民中间价对中美经济的影响。整体而言,很多“你知道吗”的教学异化主要的教育方面是在一些咨询上的简介、思想品德方面与社会常识方面上。

三、怎样用“你知道吗”提升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文化素养

(一)巧借“你知道吗”,课堂氛围进行调剂

巧用“你知道吗”调剂课堂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教学,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学生一点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好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让中年纪与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如何产生兴趣呢?通常的方法是讲故事。我对其中一部分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你得到新课本做的反应是什么?许多人都说看“你知道吗”里边的小故事。以版块中“曹操称象”这个故事为例,教师可把这样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可以把那么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从而激发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渗透“你知道吗”,数学文化进行演绎

数学这门学科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里产生的伟大的精神方面的财富。如果将“你知道吗”里的有关历史知识的相关内容设计为相关的数学与文化结合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史料是数学文化的结晶,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再现数学符号、法则与定律的形成过程,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加以深化。

如,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的初步认识,在介绍“+”的数学史时我们做如下的设计。

①教师出示:已知7◎5=12,求12◎9=()。

②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并说出思路。

③提问:这题中的“◎”相当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运算符号?

④追问:如果全世界都用“◎”代替原来的这个运算符号,可以吗?为什么?

⑤教师讲述“+”的由来。

运算符号是数学化的语言,是一种世界通用的符号。上面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有多元走向统一的过程。

把数学史料中的材料也可以直接引入课堂,请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祖国数学的发展史,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但感受到了数学文化,同时还感到了自豪感。

(三)挖掘“你知道吗”,教学内容进行深化

对于循环小数这节内容教育时,我会把循环节的内容当做重点介绍。一旦循环节的内容融入到了新教的课之中,学生会对循环小数的写法,概念、读法、认识的更加的透彻,更容易进行掌握。判断分数是否可以化为有限小数,用除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但也要让学生来掌握相关的窍门是十分必要的。介绍这一内容之前,我会事先出一部分可以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比如1/2、1/5、1/10、3/20、8/25、9/100等,然后呈现“你知道吗”,经过正、反例的比对,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很好的明白他们的判断方法。

四、拓展“你知道吗”,发掘学生的对学习探究欲

我认为:“你知道吗?”中的教学内容一定不是仅仅传授知识、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主要是对学生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熏陶与启蒙。主要是和实际生活里的数学有关的内容,教学的时候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相关知识,大家根据这样的知识可设计出相关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大家亲身体验,认识到我们身边的数学无处不在。在“你知道吗”中,有些内容非常有趣味性,这些有趣的内容巧妙地展现了数学的文化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励他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還能让学生发掘数学的文化性,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文化素养,进而陶冶科学情操、培养科学精神。

比如在讲述五年级上册“你知道吗”中的黑洞原理,在提前的备课中,我们可以准备这样的备课内容: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数,那就是“365”。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数学家通常情况下把此数称“地球数”,这个数让许多数学爱好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计算可知10、11、12三个数的平方的和就是365,同时13、14两数的平方和也是365。此发现使数学家们十分的兴奋,这些数真的有关联吗?这让他们联想到“勾股弦数”:3、4的平方和等于5的平方。那么左四项,右三项呢?项数更多些呢?终于发现规律:等式的右端m项,左端的m+1项,这一系列自然数里最中心一个数为2m(m+1)。

像这样有趣的数还有很多,如:行影相随的自守数;亲密无间的相亲数;美丽动听的音乐数等等。这样有趣的现象正是反应了数学的人文性和文化性,不仅能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莫大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数学的感情无法忘怀,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五、结语

目前的情况,对于“你知道吗”的实践和思考还处于未充分开发的状态。我们都明白:对数学文化之中的内容比如“你知道吗”,现有的教材做出的仅仅是补白性的简单介绍,它促使我们需要开展更好的教学探索,它需要发动起来在这一方面有实践经验与开发能力的教师。教科书担负着给学生进行数学文化传递的任务,我们也需要担负起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传播的任务,组织多种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完全感受到数学自身文化的力量,使他们对数学在感性方面的认识更加的丰富,不断的提升他们理性方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荣.“你知道吗”板块教学思考[J].教苑时空.2013.(09):55.

[2]陆丽萍.“你知道吗”小学数学史料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建议[J].中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01):40.

作者简历

饶丽(1983年12月—),女,汉族,浙江嵊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版块内容数学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主要内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拾起遗落在祖国版块上的明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