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意义和途径

2017-04-28欧招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各个高校的一大难题,尽管通过各自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查找问题,分析意义,并通过课堂教学联系学生思想特点、学习特点和生活特点;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有信念的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课堂纪律等方式,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意义和改进措施。

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经济成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思想日趋多元化,市场经济的一些不良、消极的思想沉渣泛起,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同时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激荡,一部分学生价值取向迷惘和困惑,出现了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就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一些同学则对思想政治理的论学习持偏激态度和抵触情绪,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为实现阶级统治目的进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只具有政治性,思想性,而无科学性和实用性,上不上无所谓,最好不要占据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时间,一些同学则受某些不良思想影响,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持怀疑漠然的态度,尤其是看到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和疑点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和令人信服的解答,导致部分同学头脑中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是非不分,头脑混乱,稀里糊涂,一些同学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释视为“空”,将正面宣传视为“假”,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視为“大”,对政治课、共产党、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动摇。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对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对于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既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和保持活力的关键,也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制于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教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有待完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的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则对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推动当前思政课教学发展、保持思政课旺盛生命力、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规律和途径,形成综合育人的有效机制对提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21世纪是人才综合素质竞争的世纪,大学生单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远不能适应竞争的考验,还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法律素质、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是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战略需要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上,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身也处在生了心理迅速变化的人生阶段,面对这些变化,大学生们能否在人生的大是大非面前站得稳、立得住,始终有坚定的立场、执着的追求,把握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是相当困难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向着什么方向努力,只有明确人生方向,认清人生道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能达到人生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特点和生活特点。

首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崇尚平等与自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但社会阅历相对简单,价值观念未定型,少数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合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情况。

其次,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有关课程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注意学生生活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要参透到大学生生活世界中,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理论不是脱离人们生活实际的空谈,是来源于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理论。因此,结合大一新生大学生活适应、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创业就业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彰显理论的逻辑力量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效果,要从把握思想政治课内容体系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然而,真理决不因为是真理就一定会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对真理的接受,是在对真理的认可和信服之后。如何使学生认可和信服真理?要求教师在“理”字上下功夫,将理论讲透,依靠理论强大的逻辑力量折服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这一逻辑体系是该课程思想体系的凭借;而课程对人的感染和征服力正是通过这一思想体系表现出来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体系的相对完整与原理的重点突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强调体系的完整性,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着边际;更要防止不顾体系的完整性,作缺乏逻辑的零碎论述。

(三)培养有信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关。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上得精彩纷呈,也可能上得索然無味,关键是有什么样的任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真教真用,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否扎实,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惟有自己信仰坚定,才能在讲坛上理直气壮而不是心虚气短,才能迸发出激情,富有感染力;只有理论功底扎实,才能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透彻明了,才能讲得生动,使学生首先愿意听,继而听得进,最后乐意听,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难题。

(四)进行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亦极为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无领导讨论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加以灵活和熟练地运用。在教学手段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正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它通过声音、图像形式传送各种信息、资料,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充分感知,并能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加以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浅出,深奥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马克思主义。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应加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供感性基础、理解能力和内化为思想素质的体验机制。

(六)加强课堂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就学习这一中心行为而言的,与学习行为有关的周围事物。学习环境从广度上来分的话,分为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课堂环境,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来说,这几种环境因素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而课堂环境是首要的,因为其他环境因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法掌控的。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课堂纪律管理的问题。对于学生的迟到、早退、缺课,教师不能不管不问,一定要严格约束学生。其次,由于当前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影响,手机、网络等传播信息的方式一向被大学生喜欢地“爱不释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学生从进入课堂到下课离开的每一分钟都在使用手机。如果我们的教师对这种现象不加以制止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样的技术工具,那我们就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确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应该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柳礼泉主编,《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A]2004-10-15.

[4]曹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关系模式新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简介

欧招萍,女,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助教。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