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2017-04-28孙宇科崔春泽孙亚茹刘景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文化传媒小微校企

孙宇科+崔春泽+孙亚茹+刘景泰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内涵与特征已经基本确定。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政策上扶持力度的增加,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以及原有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课题。高校应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方式,逐步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使人才在基本素质,实践技能,创新创意等方面符合市场要求,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关键字:文化传媒企业新常态地方高校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内涵与特征基本确定,多部门联合下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广泛空间,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原有从业人员学历提升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课题,高校应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适应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新要求。

一、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作用

现阶段,小微文化传媒企业有利于丰富文化传媒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文化传媒市场的活跃与繁荣,激发文化传媒产业发展活力,不仅扩大文化传媒领域就业,一定程度上更对推动地区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发挥文化产业优势,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小微文化傳媒企业为愿意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空间的创业空间。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资金等限制条件较少,相对于传统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较为适合传媒专业高校毕业生以及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毕业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理想选择。

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多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高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按照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新常态下创新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1.针对传媒文化企业、市场的人才要求,制定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标准

高校传媒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以传媒文化企业、市场对人才要求为基础,强化“职业化”内涵,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传媒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出发点,整合本科课程内容,以深厚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为基础,针对传媒文化企业、市场要求,重视管理型,经营型,创意型等复合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创意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提供符合传媒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传媒文化企业要求的人才。

2.创建复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

传媒文化企业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创意、多学科门类融合的产业,对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高校不仅针对学生,更要针对传媒专业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进行综合培养。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整合现有教师力量,积极补充后后备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高校传媒等专业可根据需要与高校协商,从艺术、文学、历史、管理、心理等学科中,选择授课能力强、具有一定声望和影响的优秀教师为传媒专业学生开展专题文化讲座或选修课教学,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校需要设计一套针对传媒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评价机制,由学术导向逐步转变为市场应用导向,引领传统传媒行业教师向复合型、跨学科方向发展,提升并拓宽高校师资力量和来源,聘请相关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兼职授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联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本科教育实践一般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剑桥大学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较具代表性。其中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全方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从课堂实践教学到大型科研实践项目,高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

科研实践模式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代表,强调实验研究为实践基础,依托国际先进实验室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企业主导”和“实践管理”。企业是大学实践教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以接受和指导大学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主导相关大学实践教学过程;企业是考核、评价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多注重面向应用、面向社会的指导理念,企业、社会与高校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大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高校优势、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地方高校应开展横向联系,与文化传媒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产学研基地或联合体。尤其是要积极在文化传媒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拓宽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途径。通过实践教育基地与各级媒体、相关文化传媒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等相关设施,通过建立规范性的制度来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化”能力。通过高校与小微文化传媒企业联合,充分利用已有创新创业项目,发挥实习实践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平台提供,配套资金投入,创建、提升品牌影响,知识产权、创意转化与保护,促进创意成果转化和创业团队孵化,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相关经验,结合我国高校与文化传媒企业的现阶段发展情况,充分考虑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进,合作双方对合作育人认识的趋同,校企双方将逐渐融为“一体”,形成并建立由共同价值观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方面,确立平等、一致、开放、双向、制度化、权责明晰的机制运行原则,构建职业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充分进行信息沟通,兼顾各方权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和相关法规体系。

校企一体化最终目标应以市场机制为本、以计划调控为辅,既符合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又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以及地方高校办学现实情况。以校企关系一体化框架为基础,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合作前提,使人才在基本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经营、创意等综合方面符合企业、市场要求。借助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的顶层设计,逐步创建地方高校与传媒文化企业一体化机制,支持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助力大眾创业、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16/c_111529579.htm.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教学研究———以广播电视新闻学创新实验区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4]黎妙娟,范以锦.新闻专业毕业生:除了媒体还可去哪儿?———媒体低就业率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出路[J].中国记者.2011(11)

[5]展利民.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6]路海波,杨乘虎.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4)

[7]蔡雯,周欣枫.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2)

[8]郭业才,王友保,胡昭华,周先春,张秀再.以电子信息专业类协同建设为契机,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4(03)

作者简介

孙宇科(1983-)男,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崔春泽,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教授。

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编号:2012113

猜你喜欢

文化传媒小微校企
小微课大应用
湛江市腾氏文化传媒公司简介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小微企业借款人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