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7-04-28郭一建
摘要:本文以云南大学学生社团发展作为研究背景,从社团定义、发展状况、活动情况、制约因素等内容形成理性认识,并分析出云南大学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进的措施,进而为大学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团建设社团发展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和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拓宽能力建设,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生社团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和期待。在大学生社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的理论拓展和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以云南大学学生社团发展建设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云南大学学生社团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社团人员流动频繁。目前,云南大学学生社团大多由大一大二的学生组成,大三学生少之又少,大四学生更是几乎无人参加。而且一些学生社团人员进出无严格的资格限制,学生只要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会员费,甚至不用交纳会员费就可以成为自然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的宣布推出社团。这说明,目前云南大学学生社团存在规模不一、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社团缺乏严格的人员运行机制,缺乏权威性和组织性,必然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的思想、精神、活动与文化更是不能持续地传承下去,因此,达不到社团这个学生组织推动学生能力建设、弘扬校园文化的应有的作用。
第二,社团活动质量水平不一,成员参加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云南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没有呈现出一个规律性的特点,社团的活动主旨性和目的性不强,社团往往为了追去“轰动效应”,盲目地开展一些活动,有些活动主题不明确,内容不突出,过于娱乐性,而缺乏专业性和学术性,更有些为了追求行政性的“面子”工程而举办一些活动,费时、费力、费财,往往变成了一种“走形式”。而且,我们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减退,社团又没有采取積极的补救措施,结果造成了社团成员逐步流失,逐步失去了社团的功能,更不能起到提高大学生精神风貌,传播校园文化,锻炼学生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第三,社团缺乏合理的经费运行机制。由于学校用于学生社团的资金十分有限,对于许多社团来说,社团成员定期交纳的会费和学生外出到社会上拉的赞助往往成为了学生社团资金的主要来源。受社团经费的限制,社团活动的规模、场地、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往往也受到了制约,严重影响了社团活动主旨目标的完成。而且,目前云大社团一般采用自收自支的制度,缺乏系统的监督机制,经费管理与监督不善,给社团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第四,社团功能定位不准确,社团作用发挥不充分。学生社团应该发挥学生社团这个链接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的媒介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培养个人能力,扩大个人人际交往圈,丰富自身素质,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但目前学生社团组织往往充当了学校变相管理学生、控制学生的直接工具。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相关对策
虽然云南大学学生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使云南大学学生社团良性的发展,我们提出几点相关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机制,培养社团骨干力量。首先,人员管理机制侧重点在于建立社团成员吸纳的标准,奠定社团品牌定位的基础。在学生社团运行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选拔机制和多种招募的形式,稳定社团成员数量,降低社团人员流动的频率,并将社团的性质、宗旨和理念与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相结合,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社团环境,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社团建设中来。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积极参加社团建设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那些管理不善、组织活动不积极的成员给予应有的惩罚措施,提高社团成员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再次,要充分发挥社团骨干的领导力量。建立和完善社团干部选拔、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创造一个公开竞选、民主选举的选拔形式,并设立成员监督机制,对社团骨干的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定期的社团骨干的培训,丰富社团骨干的自身专业素养,增强社团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社团骨干的文化认同感,为社团建设创建领导核心。
第二,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促进社团整体水平的发展。首先,社团活动的内容应该符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应该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需求、情感需求、心里特征等特点与活动的主旨和意义相结合,目的是丰富大学生专业素养,锻炼大学生工作能力,扩大人际交往渠道,为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坚实的铺垫。其次,社团要不断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坚持以学生主导为原则,演讲、讲座、辩论和报告等社团活动形式,在最初社团活动举办中可能较有吸引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创新社团活动的新形式,比如以演唱会、交流会、运动会等方式创办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的作用,从而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再次,社团活动参加的成员不仅仅只局限于学生,还应该广泛地吸引学校老师的加入,为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师生彼此之前信息的回馈与反思,增进师生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团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机制,促进社团良性运转。首先,应拓宽社团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学校下拨经费有限的基础上,主动地挖掘社会资源,使筹集资金的方式多样化。比如社团的外联部可以积极地收集和整理企业信息,但在融资的过程中要坚持“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相关负责人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加强社团与企业之间的合交流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益共享,为社团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资金保障。其次,社团还需要建立一个财务管理制度,使社团成员有章可循,同时积极提升社团成员“开源节流”的意识,合理分配资金,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四,增强学生社团专业指导力量,建立社团校园支持网络的建设。首先,社团可以聘请一些热爱社团工作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团建设中来。要对聘请的教师的个人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审核,比如专业领域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活动设计能力等等,而且要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互相交流社团管理的经验,彼此之间分享意见和建议,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其次,学校应该协调校内各个部门,整合校内资源,为社团提供一些相关配套的活动设施和活动场地,保证社团活动顺利完成。当然学校还应该提供一个校内社团与社团之间、校内社团与校外社团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一些社团之间的学术交流会和联谊活动,加强校内社团成员彼此之间、校内社团成员与校外社团成员彼此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参与性,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完善社团管理工作,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应该走上一条独特的品牌化道路,以大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去营造大学独特的校园社团氛围和社团人自己的校园殿堂。
参考文献
[1]周国娇.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初探[J].科教导刊,2012,(23):209-232.
[2]曾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桂林6所高校的调查[J].教育观察,2012,(10):24-27.
[3]李静.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荐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2013,(01):82-83.
[4]方智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2,(33):776.
[5]熊兵.高校学生社團建设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39-40.
[6]冯琴.云南省大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7]刘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发展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2.
[8]江萍.大学精神与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研究———以S大学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郭一建(1989.8-),女,辽宁省沈阳市,汉族,硕士研究生,曲靖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