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2017-04-28张苏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环境教学模式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的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古代文学环境仿佛营造的是一种古色古香的悠然之韵,“慢古代文学”就是我们给予中国古文化的初步映像,但是21世纪的中国却恰恰属于时代的领导人,万物迅猛发展,而网络时代的发展恰恰也带动了世界的交流,这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矛盾:网络状态下的资源是各种各样的,如何将网络和传统中国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符合现代的“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是对学习者来说是有意义的,更是在高校教学改革上是独树一帜的事。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改革新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语文文化素养的核心课程,也是各文史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必备知识。它从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开始,教导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化,学古思想,是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阅读,理解,品味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重要的一门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落后,导致教学质量急速下降,这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今后的理解等能力也会有所妨碍的。所以在这种落差感下,我们如何结合现代社会的网络环境来进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现今最急迫的事。那么如何进行创新,这是全国各高校应广泛注意的,而以下就个人看法来进行说明。

一、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在各国教学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古文化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模式是仅仅通过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这种单向的学习模式,在交流还不充足的条件下,思维是相对笼统,没有新想法的碰撞。所以传统教学方式还是相对适应的。但是在网络的高速运转下,不借助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这种单向方式的运作让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差,听课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查阅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会发现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对代表作品的朗读,欣赏,分析,归纳,应用,查阅资料,交流心得,这些都是素质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这是我们要给予肯定的,这个大纲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如何采取,有没有有效开展这就有待思考。双向的教学运作才是“时代教学模式之花”,教师和学生的课上时间短,交流方式少,这种种的限制都是影响整个课程的效果。

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出现的方式与人性化教育都是不相符的,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环境的碰撞由此开展。

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这种“撞击”下,教师们发现不仅自己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平台上互相学习,这种方式也让学生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来进行及时的调整,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节约了时间。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便。

在网络环境下,资源的种类各式各样,教学资源形式万千,这就给学习古文化的学生有了更充足的资源查询,不再是单调的空想品味,而是可以从考古文学等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形物件中思考和欣赏,会对文化的了解会更上一层楼。这也充分的对课堂的不足有了更好的补充。

三、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固定性思维是教学模式中最大的问题,不懂得变通是一个大的障碍。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仅仅是依靠他丰富的教学经验,生动的教学课堂,更是要在时代进步的時候,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梳理,新思维和旧思维的取舍,教师的教案,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都需要教师跟紧“潮流”脚步,需要把握整体结构。在网络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出淤泥而不染,修养成“高洁的莲花”,这是一个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技能。教师也要尽快熟悉这一方式,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下,打破这一僵局,进行新创。

2.网络环境下的多学科交叉式教学方式的结合

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类似的,中国古代文学也是这样,它与其他文学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对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戏曲,文艺理论都是有深远的影响的,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且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知乎,百度百科,知网等,这些都是较好的专业性较强的交流平台。学生通过这种交叉式学习,会对知识整体更有把握,会对知识结构有更深的了解,这便是网络和文化创新想带来的效果。

3.网络环境和比较教学的结合

比较教学不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比较学习,而是学生在对作家作品欣赏同一想法和不同想法,不同作家作品赏析的不同和相同点。通过网络带来的这种便利式方式,学生在各个作品中有同有异,互相交流,对学生们养成了深入的思考,也对研究习惯的是非常好的养成方式。自然,这种自主式方式也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提倡的。

4.网络环境下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情趣性,意境性和研究性的培养

古代文学在传统教学中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来学习的,大多为呆滞古板形式,老师们也是照本宣科,没有什么创新性。而在网络环境中,这种局面可以打破,通过剧情的演示,纪录片的讲解等多媒体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另外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意境的点拨,使学生们更好的阐述这空灵之感,以免破坏这种意境感。同时,这也可以激发他们传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领略学科前沿动态,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其中,释放思想。而老师们就需要通过网络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引导学生,提高这种文化素质。

网络环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适度的应用它,利用机会结合人本思想,作出相应的调整,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这才会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新模式适应社会,努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培养更有思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娜,何磊.浅谈开放教育《中国古代文学》网络课程建设.《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期.

[2]苗怀明.中国古代文学数字化研究笔谈.《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4期.

作者简介

张苏榕(1962—)女,汉,江苏盐城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环境教学模式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