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7-04-27胡春兰杨澄周
胡春兰,杨澄周
(贵航三00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6)
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胡春兰,杨澄周
(贵航三00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6)
目的 主要是对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进行了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内科规范化治疗方式,最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而言,采用内科规范化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化治疗;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这将给临床医学治疗造成较大的困难。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来说,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患者,这样导致治疗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指的是持续时间较长以及严重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导致机体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的现象,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出现胸痛等状况。为了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采取规范化内科治疗措施,以此来提升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的恢复。以下主要是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为50例,女性为40例,年龄在49~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4.1)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为45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主要是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抗栓以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实验组患者来说,则是实施内科规范化治疗的方式,患者在入院后要保证卧床休息,医护人员要为患者给予镇静、镇痛、吸氧、扩张冠脉等治疗措施,同时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要联合常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患者进行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中会发生的问题等,不断为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1-3]。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治疗前要给予患者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给予患者60 IU/kg肝素钠注射液等。之后在溶栓治疗中,要为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推注,第一次的计量设置为15 mg,之后时隔30 min为患者给予第二次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剂量为50 mg,随之持续为患者给予35 mg的阿替普酶静脉滴注,患者总共注射的剂量为100 mg。在12 h后,医护人员要为患者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剂量控制在12 IU/kg。然而患者最大的使用量不能够超过800 IU/h。12个小时注射一次,连续三天。另外,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为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细致的观察以监测。在床边要准备除颤机、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若是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情严重。患者在出院后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的检查以及回访工作,以此来对患者的恢复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病情的复发[4-5]。
1.3 疗效诊断标准
首先是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心电图检查结果也较为明显。其次是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改善,心电图检查后微微好转。最后就是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等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这也导致中老年心血管患者不断增多,给临床治疗造成较大的困难[6]。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是十分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会对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快,病情十分严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大多数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因此其死亡率较高。现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不断提升。所以医学临床治疗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以此来不断降低死亡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必须要在早期进行诊断治疗,这样将会提升治疗的效果,降低病死率。在临床诊断中若是确诊心肌梗塞,及时开展治疗措施,一般来看,在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以及尿激酶等,可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溶解纤维蛋白,但是这些药物的溶栓速度较慢,缺乏特异性。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代溶栓药物出现,以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例,能与有机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发生结合,以此来转化成纤溶酶溶解血栓,然而其半衰期较短[7]。以上研究中所应用的阿替普酶则是第二代溶栓药物,其中最为主要的成分则是糖蛋白。阿替普酶则是可以利用纤维蛋白以及赖氨基酸残基有效结合,以此来激活纤溶酶原,这样将会转化成纤溶酶,该药物将会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因此不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会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病症。患者静脉用药,将会有效促进看阻塞的冠状动脉,再次通畅。
在以上研究中,主要是选取本院9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内科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对比发现,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实施内科规范化治疗措施,将有效提升其疗效,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1] 张学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92.
[2] 尹德忠.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6):75+77.
[3] 张彩丽.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5):48-49.
[4] 王红胤.浅谈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24):93-94.
[5] 颜菊花.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1):112-114.
[6] 董恩友.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8):53-55.
[7] 曹根深.探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9):11-12.
本文编辑:吴 卫
R542.2+2
B
ISSN.2095-8242.2017.02.1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