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体会
2017-04-27曹彤梅
曹彤梅
(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喀什 844600)
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体会
曹彤梅
(新疆喀什麦盖提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喀什 844600)
目的 探讨和体会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78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确诊及治疗的患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新生儿患者,对其诊疗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体会。选以数字随机排列表法将新生儿患者均分为两组,39例诊疗A组患儿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模式(SIMV),39例诊疗B组患儿均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针剂静点治疗并同时联合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体会两组最终的疗效。结果 诊疗A组患儿中有16例病愈出院、18例病情显著好转,5例效果不理想,但无死亡事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7.18%(34/39);而诊疗B组患儿中有27例病愈出院、12例病情显著好转,无死亡事件,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39/39)。统计对比可得,诊疗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诊疗A组(P<0.05)。结论 同期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药物与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对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效率更高于SIMV的治疗模式,患儿更易获得理想的临床诊疗效果。
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治疗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对患病者的健康状况及其生命安全性可造成严重威胁,尤为是足月新生儿患者,由于出生时间短,其肺脏功能还未得到良好发育[1],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休克或肺部感染等情况就会很易罹患为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此病临床典型的不良表现包括: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易伴有呼气性呻吟、三凹征[2],且病情可进行性恶化。如病程超过72 h,新生儿的肺成熟度会明显增加,大多数患儿会逐渐恢复健康。现选择78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诊疗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8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确诊及治疗的患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新生儿患者,其中女患儿占48例,男患儿占30例;其出生前的胎龄均介于38~42周,平均胎龄(40.49±1.63)周;患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年龄为出生0.4 h~6 d,其出生时体重≥4000 g有24例,居于2500 g~4000 g间有53例,有1例患儿≤2500 g;阴道生产32例,剖宫产46例;均于分娩时发生窒息,其中45例为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5例宫内窘迫;主要病因为:31例患儿的母亲为妊娠期糖尿病者、21例患儿罹患肺炎、18例患儿肺部吸入乳汁,8例患儿吸入羊水。新生儿病发时表现出无法正常吸氧、呼吸不畅且面呈青紫色等。选以数字随机排列表法将新生儿患者均分为两组,根据病史、病症状况、体征以及肺部X线典型表现,可表明两诊疗组的患儿在性别、出生前的胎龄、出生体重及病情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临床治疗体会价值。
1.2 治疗方法
临床主以呼吸机支持治疗为核心手段,行综合性补液辅助治疗,以维持患儿电解质平衡、血压平稳、血糖值正常等,并且尽可能避免患儿发生肺部感染、出血等现象。39例诊疗A组患儿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模式(SIMV)[3];39例诊疗B组患儿均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针剂静点治疗并同时联合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如给与30~45 mg/kg盐酸氨溴索,每天分两次静脉滴注,再通过鼻塞给氧,应用前应注意吸净患儿气道内分泌物,氧流量为4.5 L/min,吸入的气体温度控制在27℃-32℃且湿度适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运算软件进行数据的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以“±s”描述表示,经t校验;计数资料采百分比(%)描述表示,经x2校验。以P>0.05为对比差异统计学无意义;以P<0.05为统计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诊疗A组与诊疗B组患儿中均无死亡事件。统计对比可得,诊疗 B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诊疗A组(P<0.05)。其清晰结果可见表一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表 [n(%)]
3 讨 论
随国内生活方式的不良性、饮食方式 不健康性、负面情绪的明显增多以及某些特殊性或隐匿性病根因素,致使孕妇常出现营养不良和健康标准降低情况,易造成新生儿发生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其病死率高、波及性广且后果严重,因此,临床需谨慎对待此病患儿,给予积极地综合诊治。目前,医学界对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治疗方案虽有一定的争议,但常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方式,结合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同时需联合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针剂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避免患儿肺泡出现萎缩现象,可及时纠正患儿的肺部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其肺部血管通透性,提高肺部组织的供养条件,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愈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诊疗效果理想,值得借鉴应用。
[1] 刘 莺,周卫萍.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0):97-98.
[2] 李 举.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78例治疗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79-80.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22.1
B
ISSN.2095-8242.2017.02.1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