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分析
2017-04-27张小兰
张小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分析
张小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度我院接收的1002例剖宫产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线资料和剖宫差指征以及社会因素。结果 羊水过少以及胎儿窘迫为实施剖宫产术的最主要因素,对社会因素引致剖腹产者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所有社会因素均为人为思想造成,主要为惧怕疼痛和担心分娩过程。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为多因素造成的结果,提升院内医护人员知识水平,强化产前检查力度,做好产中观察工作,全面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剖宫产率;临床指征;干预对策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以往相比,剖宫产术的安全性有所提升。最近几年,实施该项手术的人数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趋势[1]。剖宫产术是难产者的唯一选择,进而被人们所接受,其在减少母婴死亡率以及缓解新生儿窒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说明的是,实施剖宫产术并不会降低产妇并发症,这一点重点体现在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由此能够看出,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5年度我院接收的1002例剖宫产者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剖宫产因素,制定降低剖宫产率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度我院接收的1002例剖宫产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为21.5~43.8岁,平均年龄为(26.8±1.4)岁。经相关检查,胎儿与产妇各个方面生理指标达标。孕周区间为35.8~42.9周,平均孕周为(39.4±1.8)周。
1.2 方法
对1002例产妇的基线资料,剖宫产指征和相关因素加以分析,结合引致剖宫产因素,统计出剖宫产率。实施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
对1002例剖宫产者的指征进行分析,结果证实,羊水过少以及胎儿窘迫为实施剖宫产术的最主要因素,产妇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详情见表1。
2.2 剖宫产社会因素分析
对社会因素引致剖腹产者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所有社会因素均为人为思想造成,社会因素主要影响因素详情见表2。
表2 剖宫产社会因素分析情况(n,%)
3 讨 论
3.1 引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
3.1.1 新生儿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各类监护技术被应用于临床,产前医生可通过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宫内胎儿情况,实施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这种情况会增加剖宫产率。在本文中,羊水过少以及胎儿窘迫为实施剖宫产术的最主要因素,而胎儿窘迫为剖宫产指征在产中和产前发现异常因素仅为46%。与术前和术后诊断符合率较低。另外,最近几年,由于产妇膳食搭配不合理,巨大儿发生数显著增多,这也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之一[2]。
3.1.2 产妇因素
和以往相比,剖宫产安全性提升,被越来越多产妇所接受。大龄产妇数量上升和助孕技术发展,珍贵儿数量上升,进而增加剖宫产率。有时因破膜干预等因素,需要尽早结束产程,进而实施剖宫产术。
3.1.3 社会因素
一些产妇误认为剖宫产方式出生的新生儿智力较高,也有产妇过于惧怕分娩疼痛,担心受到阴道分娩失败再实施剖宫产等因素,主动要求实施剖宫产。院内医生面对诸多压力,为了避免不必要纠纷,放宽手术指征,进而提升剖宫产率。
3.2 减少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3.2.1 实施相关干预措施
阴道分娩为自然过程,剖宫产仅为应急手段。强化术前检查,及时治疗并发症,有着相当重要意义。院方应开办孕妇学校,对其自身和家属实施产前知识宣教,指导合理膳食,避免出现巨大儿,及时纠正不正常胎位。消除产妇不良心理,降低剖宫产率。医务人员应增强责任心,关心产妇,观察产程,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胎儿体重在3500G以者,优先阴道分娩。提升助产技术,符合阴道分娩者鼓励试产,若发现问题,及时改为剖宫产。使用多种方式,评估胎儿宫内情况,降低误诊率。
3.2.2 推荐臀位助产
虽说剖宫产术可减少复杂性阴道助产对母婴带来的危害,但值得说明的是,随着剖宫产率日益提升,对母亲以及新生儿的危害也日益明显。剖宫产对产妇的危害明显比阴道分娩高。积极实施臀位助产,可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
3.2.3 心理干预
一些产妇无剖宫产指征,但要求实施该手术。主要原因为惧怕疼痛,过度担心分娩过程,这些产妇对生产知识不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该手术的危害。对于此,医护人员应当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在此同时积极开展镇痛分娩,陪伴分娩等方式,减轻产妇痛苦,提升自然分娩率。节省医疗资源。一些产妇担心自然分娩后会影响夫妻生活和谐,对于此,医护人员应为其讲解阴道具有恢复能力,只要坚持缩阴运动,就可恢复产前状态。不会对性生活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剖宫产率上升为多因素造成的结果,提升院内医护人员知识水平,强化产前检查力度,做好产中观察工作,全面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1] 余玉善,张向阳,孙彩霞,等.机构及政策干预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效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774-2777.
[2] 陶艳萍,张步振.5a间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06-109.
本文编辑:王雨辰
R173
B
ISSN.2095-8242.2017.02.1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