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法的应用
2017-04-27杨和芳
杨和芳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中学,云南永胜,674200)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当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变式教学是一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保障数学教学课堂的效果与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进行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变式教学法 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无形中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变式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变式教学方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数学变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各种问题从不同角度、层次、情形和背景做出有效变化进行教学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变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掌握数学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变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变换题目中的条件,促进学生在短时间范围内掌握更多题型的解决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例题、习题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掘例、习题的潜在因素,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探求题目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更为复杂的知识内容,奠定学生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变式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
在各个教学过程中,变式训练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从而保障数学教学课堂质量与效率。比如,概念与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两者有所区分与侧重。
(二)适用性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应当加强对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差异性的认识,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參与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至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
(一)题目形式的变化
教师在进行具体习题的讲解过程中,通过适当变化习题的模式。例如:对调题目结论与条件等,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二)普遍化条件
通过一般化题目中的针对性,普遍化题目,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保障变式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果。
(三)联系实际
通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教学目标,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全程掌控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重视对理论知识点的灌输,但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至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陷入沉闷,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挫伤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主要是代数与几何两门课堂内容,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下,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成绩不升反降,甚至陷入至恶性循环中,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五、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一)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下,将会采用多种方式解决某个题目。同时,通过重新组合多道题目后得出全新的题目,带给人们新颖形象的感觉,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变式数学教学为学生注入更多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时刻保持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促进新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变式教学方式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出新的思路。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变式教学方式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也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对于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变式教学方式,引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在共同的讨论与争辩中找出最佳的解题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是在中学数学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求异、变思的空间,以知识变式、题目变式、思维变式、方法变式为基本途径,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变式创新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现象发现本质,探求问题的规律和不同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效果。这必然有助于学生对激发学好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也必将有利于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瑞金. 变式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71-71.
[2]李淑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剖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20-120.
[3]孙嫦海.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19-19.
[4]张伟品.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J/OL].学周刊,2016(0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 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