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
2017-04-27宁振宜
宁振宜
(广西横县百合镇第二初级中学,广西横县,530302)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记忆能力对提高历史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本文采取了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语言生动教具直观化、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记忆 能力 提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比较常用的有设问导入法、谈话导入、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其中复习导入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它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中考中常出现的一些题,在上课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1)有哪些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2)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就会去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是自己在课外学到的知识。使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三、语言生动化,教具直觀化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多媒体教学等,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指点方法,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好学、乐学的基础上,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使学生会记、记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一)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如在教学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教学时可以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二)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1、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2、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3、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4、综合练。就是某一历史主题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清末的“门户开放”进行比较等等。
(四)联想记忆法
将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或联想,赋予新的含义的记忆方法。如《天津条约》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是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是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行”是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是(与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可简化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简化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简化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简化为“馆”。
(五)提炼“核心词”法
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比如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又比如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
总之,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应灵活运用,决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如何记忆历史知识[J].文理导航,2011年08期.
[2]王超.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记忆犹新[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3]吴书.谈谈如何有效学习历史知识[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