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小学生音乐欣赏课

2017-04-27左伟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音乐欣赏小学音乐

(青岛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青岛,266000)

摘 要:音乐欣赏也叫音乐审美,是一种体验音乐美的审美活动,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课堂音乐欣赏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进行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作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等方式领悟音乐。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根据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音乐欣赏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根据音乐欣赏的特点,一般把课堂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感知阶段,也叫感官欣赏。这一阶段要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经过引导的情感中体会作品的意境,就更易產生情景感应效果。第二阶段:称情感欣赏。这个阶段体现在音乐形象、意境更为清晰,音乐情感更加明了。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1)在反复欣赏时,可以引导学生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2)通过节奏、律动、舞蹈、诗歌、绘画等创造性的活动,结合所欣赏音乐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3)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内容有不同的侧重。器乐欣赏在演奏形式、各种器乐的认知、音色特点等方面要有所引导;声乐欣赏要对演唱形式、人声分类方面有所引导;影视音乐的欣赏要结合影视作品内容聆听民族和地方特色,介绍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第三阶段:称理智欣赏,是从量到质的迈进阶段,从感性转化为理性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上升至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音乐的调式调性,音乐的风格,音乐的趋势结构,音乐的旋律发展特点,音乐的高潮处理等。

二、三步骤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聆听初步感知环节。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音乐往往兴趣不高,关注的时间也短,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马头琴四重奏《嘎达梅林》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马头琴,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2)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在讲授欣赏课《欢乐颂》时,让学生收集了解贝多芬的故事、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为欣赏课做好铺垫。

2.情感体验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音乐的长处在于传情,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例如在教学欣赏《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时,笔者先简要介绍这首主题歌的电视剧《英俊少年》故事情节,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纯真善良,感受其对母亲的思念和赞美。当再次播放(视频)影片主题歌《小小少年》时,学生的表情一下变得深沉,说明学生直接接受了音乐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另外设计舞蹈、律动、节奏配合,为主旋律配词演唱等形式,在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情感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3.理性欣赏阶段——感悟领会作品的内涵。对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小学生必备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要了解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表现作用。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等。旋律了解可以通过演唱旋律谱,为旋律创编歌词,为旋律配伴奏等加深了解。比如《日出》第一部分的主旋律很短小,让学生视唱旋律,便很清楚他的四次重复。速度、力度也是学生重点可以感知到的,特别是两个曲子或段落节奏快慢强弱的对比,是小学音乐欣赏的一个知识点。其次要懂得一些音乐的常用体裁和曲式结构方面的知识。小学音乐欣赏作品的体裁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声乐、器乐和戏剧音乐三大类。中国传统的民间涉及的内容有民歌、戏曲和器乐。按门类分,有歌剧的选曲(独立而经典的一小段如《船歌》《四小天鹅》等);交响乐的、轻音乐的、歌曲的等。曲式结构涉及到的有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每首曲子的欣赏音乐知识也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特点渗透恰当量的音乐知识即可。如果过多过繁杂,孩子们很容易失去欣赏兴趣。

三、结论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先后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音乐特点和学生的欣赏水平灵活设计,主要是引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另外课堂音乐欣赏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或课上找一点时间,加入流行音乐的欣赏;引导学生课内外多方面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探究音乐作品内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片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总之,音乐教师要多方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人文素养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多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感受、理解音乐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阅读,2013,(2).

[2]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7).

[3]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5).

作者简介:左伟伟(1974.10-),女,籍贯青岛莱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音乐欣赏小学音乐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