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2017-04-27赵凤娟
赵凤娟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不断推广实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国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有效实施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内控管理是机关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于提高机关事业的管理水平、保证机关事业的资产安全和促进机关事业稳定持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就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针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供参考,为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建设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控管理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由国家政府拨款、开展公益活动的政府附属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单位的各项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真实性,防止徇私舞弊现象,实现单位发展目标和效益的一系列组织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已经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发展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深层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政府部门或者行政单位服务活动不完善、贪污腐败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也使事业单位认识到内控制度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我国财政部“财会[2012]21号”文件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第一条就指出颁布实施此规范的目的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改善提高,促进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自规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优化完善其内部控制管理、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贪污和徇私舞弊依然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
内控管理是指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交流和内部监督五大因素。
(二)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防范资金的运行风险,杜绝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铺张浪费、徇私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金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目标。
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内控管理要涉及到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重要性原则,内控管理虽然是全面控制,但应该有所侧重,在重要的经济活动和工作中,应当重点管理和防范风险;适应性原则,单位的内控管理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单位内部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满足发展需要;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
(三)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内控规范是对现行内外部管理制度的梳理、整合,是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标准缺失、弱化、模糊、脱节以及缺乏体系化等问题的关键,其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资源分配公平公正。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就是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单位资源的分配公平公正。通过内控体系建设,设计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管控模式,规范不同类型事项的内部审批,实现规范、可控、高效。
(2)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合理,反腐倡廉。内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防止内部腐败。内控管理能够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和单位人员的行为,保证单位对外的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内部徇私舞弊,反腐倡廉。
(3)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岗位责任、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制度,保证了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合理使用公共权力,提高了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更好地维护了公众利益。
二、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薄弱,缺乏内控管理人才
事業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包括单位领导层人员对内控管理缺乏认识,思想上对内控管理不重视。单位人员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仅限于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很多事业单位即使有内控管理制度也只是表面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并没有执行。
很多事业单位安于现状,对财务工作人员和内控管理人员的要求很低,这就导致相关工作的不到位和不完善。受体制的限制,对人才的招收工作不到位。对全面性人才的招收和培养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对单位内部人员的培养也不完善。对单位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不重视。
(二)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控基础工作很薄弱。首先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资产账与会计账不符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不利于货币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监管;其次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分散,各自管控,不成体系。此外,事业单位的内控信息化不高,有信息系统管控,但有机衔接程度不高,信息公开不够。
(三)事业单位缺乏内控风险意识
1.对内控风险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事业单位认为风险内控工作是企业单位的事情,认为机关事业不需要风险内控管理,有的直接将企业的风险内控管理制度照搬到事业单位。认为风险内控还是财务部门和领导层的问题,其他部门不管不问,在工作中没有全局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风险内控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过程。
2.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事业单位对于风险信息防控工作做得不到位,对于风险形势信息的获取总是滞后,这样就导致单位对于风险的应对慌乱和不恰当,不能准确地把握风险因素,做好风险应对工作。对风险的评估不准确,导致应对方案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单位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1.预算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意识不到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可有可无。还有的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预算管理涉及单位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所有部门及人员都是预算的提供者和执行者
2.预算编制与单位发展宗旨不匹配、不衔接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预算编制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缺乏前瞻性和使用性,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实际发展的需求,大大削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预算编制方法老旧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很老旧,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下,老旧的预算编制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还有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搬用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很多事业单位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预算金额成增长趋势,为了保证下一年度基数不被减少,年底突击花钱,形成恶性循环。
(五)没有完善的内控管理监督制度
很多事业单位对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对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单位没有监督制度,对于各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内控管理中的信息不能及时的公开化,内控管理执行情况只能靠各部门上报的财务数据来掌握,因此就会出现虚假数据和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和贪污等行为。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内控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与职工,既是内控制度制定者,也是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因此,提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要有针对性地对单位内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巩固专业知识,交流业务经验,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并及时获得行业新政策。加强全体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全面提高单位的服务效率。
2.注重对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坚持遵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修养道德情操,培养创新意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奋斗目标,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单位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3.建立健全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奖励基金,将单位的资本安全和效益增长与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薪资结合起来,让每名员工感受到自己为单位发展做出的贡献,强化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对工作出色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工作差的员工进行批评并找出原因,要求改正。
(二)全面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和有效实施
1.规范事业单位的审批制度,加强内部审批机构建设
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审批的权限,强化内部审批的责任,严格管理程序,全面贯彻落实审批制度。专业人员对审查结果进行科学规范的分析,对单位的财务情况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做出调整,纠正内控管理中不规范的地方,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建立公示制度,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2.事业单位要设置合理的岗位制度
事业单位要明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责权,实现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信息记录、审批与监督等不相容岗位分离设置。使得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的每项工作都有人去做,有人负责。每个岗位的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可以减少事业单位内部的贪污现象。
3.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
做好全面的考察工作,全面梳理工作流程,查找内控风险点,要根据最新的形势政策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具体需求,制定全面合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在建立内控制度的基础上,有效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管控系统的合理衔接,充分发挥信息数据平台的作用,限制人为操控。
(三)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风险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加强风险内控管理工作,对风险信息能够及时的收集整理并进行专业的归纳分析。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风险内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风险内控中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1.加强事业单位的风险内控意识
首先要加强领导层对内控风险管理重视程度,领导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事业单位的方向。领导层要加强时代意识,认识到内控管理和风险应对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单位内全体人员的内控风险意识,内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全面推进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
2.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事业单位要成立风险预警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风险预警小组要对市场形势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收集并上报,保证单位领导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加强风险内控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全体员工参与风险内控管理,单位要定期开展风险内控管理和风险预警以及应对的专业知识学习。
(四)全面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1.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科学化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首先要根据市场形势和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发展的预算计划,然后单位的领导层对预算计划进行审核并针对修改调整,最后确定预算计划,将任务分发到各个部门进行执行;另外事业单位要科学化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要建立和使用科学化的预算编制方法,要适应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需求,保证预算的适应性和及时性。其次要实现预算归口管理,全员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追責,充分考虑预算与单位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相结合,做到“以事定支”,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2.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监督力度
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只是表面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并没有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小组,实时对预算执行进行监控,在实践中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并纠正,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健全事业单位人员考评和内控实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评制度,一方面是加强考评力度和加大考评范围,要对各部门员工的工作进行考评。综合部门和个人的考评结果才是最终结果,根据最终结果对各部门和个人进行嘉奖或批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采取季度考评或者月考评制度,定期对部门和员工工作进行考评激励。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明确自我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及各项指标、评价时间,规定自我评价报告报送程序、领导小组审批议程、反馈整改、考核处理等要求。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加强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是当前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机关事业单位的风险内控不仅对事业单位内部的正常稳定运行有关键作用,而且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升值以及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机关事业单位要规范内控管理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青.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J].法制与经济,2013(4).
[2]王琰.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3(2).
[3]乔叶.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3(77).
[4]李淑燕.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119.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机关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