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4-27刘华翟华云
刘华+翟华云
摘要:探索高素质卓越文科人才培养之路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大方向。特别是现行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特别需要卓越本科会计人才。文章基于国际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导向,分析了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现行培养体系与之的差异,探讨了该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等角度构建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本科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国际化 专业化 个性化
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大改革项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从而对卓越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广泛。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远不能满足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需以国际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协调为一体,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
一、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的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独特的创新意识。
体现在个人素质方面,就要求综合素质高,具备国际视野、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别具一格的特征和独特的优势。
体现在专业知识方面,就要求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宽广学科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国内国际会计前沿,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处理;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能够用理论解释实务、分析实务,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如何处理有一定的职业分析与判断;了解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如ERP、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体系等,对企事业单位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等流程和管理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税务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体现在执业技能方面,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优秀的数学应用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熟悉常用的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要求的差异
现行人才培养与卓越会计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注重知识讲授,轻知识创造。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授,主要精力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没有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教学内容过时,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会计专业相关的教材更新慢,不能及时反映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准则。而且所用的教材大部分以理论为主,与实际的经济情况联系较少,学生也缺乏对企业实际的了解,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再次,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目前会计课程教学多数还是以讲授为主,习惯于灌输教育,很少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最后,不重视实验实践。目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一方面不太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实验相关课程较少,实验内容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实习实践环节一般是安排在学期末,实习时间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实习实践的方式比较单一,也没有综合实习。
三、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对外交流,国际化培养。随着企业国外收购兼并、国际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多,越来越需要会计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对外交流和双语课程交流入手。
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即一方面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到校为本科生授课,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办学平台,促进学生对外交流。此外,需加大双语课程比例,增加专业英语交流机会。如可开设会计学(英文版)及财务管理(英文版)等课程,具备专业英语知识,了解国际准则动态。
(二)校企合作,专业化培养。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深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如通过与大型企业、事务所的合作,采取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订单式培养和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会计实务前沿,另外一方面实现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让教师接触到会计前沿实务问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更加丰富完善,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前沿和专业。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卓越会计人才,发挥各自的特长,人尽其能,就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首先,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体系。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兴趣,选修相应的课程。
四、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导向下卓越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胜任能力为本位、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校内校外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对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进行个性化分类培养,如开设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审计理论专题、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会计实务前沿、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多种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实践课程则采用课程实验、综合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课内实验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实验、模拟实验;中级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证券投资模拟炒股大赛;会计软件演练;会计综合实训。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合作单位实习等。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核心课程方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随会计准则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增加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补充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等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解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补充期权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审计学课程中,增加审计前沿案例,如IT审计、互联网企业审计等案例。
在选修课程方面,紧跟会计理论、实务前沿,将实务领域的政府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营改增”涉及到会计实务变化等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将理论研究前沿如IASB与FASB联合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相关课程。
(三)教学方法的丰富。在知识学习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如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高校的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为主导,企业高管与学生同堂上课互动参与进行;教师进行横向科研研究,形成教学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学习;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完成课程设计案例,并在课堂讨论。采用案例教学,也可以将理论知识、热点经济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下对案例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整理、理解以及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和总结,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完成投资分析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内部控制意见,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锻炼创新思维。
在知识运用方面,一是可将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日常会计问题,设置成会计大赛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一方面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参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二是组织模拟公司运作。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或者学校组织模拟公司大赛,建立模拟公司,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需拟定公司章程和企业发展规划书、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取得验证报告、在模拟工商局注册、到模拟财务公司进行财务咨询、到模拟银行获得贷款、在模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模拟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或投资,并根据自我设计的经济业务进行手工模拟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
(四)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卓越本科會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方面,注意吸收不同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和理论指导。在兼职教师方面,采用聘任制方式,面向社会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学专家、学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高级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跨越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多个学历或职称层次以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让这些兼职教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以及共同讲授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庆石等.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1).
[2]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