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智慧,碰撞思想

2017-04-27岳屹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异构词组教研

岳屹

通过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这个课题,在专心聆听新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第一课时的两节同课异构课后,有感触于“各有千秋”这个词。教师们在这两节课上分享了智慧,碰撞了思想。实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与意义。

一、“同课异构”有利于更好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

通过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

案例分析:在對目标语言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ure ,Id love to. Im sorry, I have to…进行输出时,A教师先通过对听力材料的role play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复习目标语言、词组、句子结构。接着通过图片展示,萦绕出举办party的氛围,最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邀请、接受邀请或礼貌拒绝邀请”的活动,并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将话题由派对邀请,引向生活中的各种邀请,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接受邀请或表明拒绝原因,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教师则是通过词组转盘游戏,以中翻英的形式,先复习目标词组,接着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各种邀请,配与哭脸和笑脸巩固Can you come to…? Sure ,Id love to. Im sorry, I have to…这目标语言。最后又通过词组转盘, 让学生甲表演词组内容,学生乙猜甲的动作,并发出Can you …? 的邀请,接着再次转动转盘,让下面学生集体看转盘内容,并按转盘内容,以中翻英的形式说出拒绝邀请的原因。B教师在活动中,未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通过图片,转盘内容操控学生的思维,未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就是低效的教学方式了。而让甲生表演,乙生猜并发出邀请这一活动,生生将不属于乙的思维硬塞给乙,发出不属于自己意愿的邀请。并且由于甲的表演不到位,引发其他学生的笑意,浪费课堂时间,是与“发出邀请并回应”这一活动主题无关的行为了,当属无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参加同课异构,教师们的思维得到碰撞,B教师,通过反思,充分学习到如何将有效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并完善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其余教师,通过参与听课评课,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同课异构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

案例分析:在课堂导入方面,A教师通过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图片展示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教师本人头戴圣诞帽,在教室中穿梭,营造欢快气息,自然而然导出本节课的话题,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成功激发学生热情,生成学习动力,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B教师先通过图片展示周末精彩活动,开展头脑风暴,唤醒学生知识储备,并顺理成章地进入Party 这一活动,接着配以一段对Party进行准备工作的视频,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参加Party,学生跃跃欲试,释放出强烈的主动学习意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三、“同课异构”促进教师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开阔教师的思路,促进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将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在专业上成长。

案例分析:在新授课后,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作业设计:A教师进行了分层作业设计,所有学生课后都要认真读记语言点,并且在课后,要求基础好的同学给基础弱的同学一个电话邀请,口头继续练习目标语言。基础好的同学还需要制作一张请柬。B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主要从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进行不同设计,口头作业上需要学生听磁带,读记语言点,书面作业是写一封邀请信。两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注意到层次性、开发性和生活化等,但是在作业的可行性和可检查性上需要更优化,如电话邀请这一口语锻炼,教师将如何确定学生的落实呢?另外打电话这一活动能否得到家长的赞同与支持呢?在写邀请信方面,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为给教师,这样可以高效地检查作业。正是通过同课异构这一活动,作业布置的智慧得以分享,并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

重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对有效扎实推进新课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价值。(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

猜你喜欢

异构词组教研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