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清照词中香意象的意境效果

2017-04-27蹇晓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赵明诚愁绪李清照

蹇晓丽

内容摘要:李清照词中写到香的有四分之一之多,按照香的燃烧状态可分为热香(燃烧的香)和冷香(熄灭的香)。香的形态多变,飘渺易逝,如同词人思念丈夫时的动作姿态;香的气味氤氲不散,牵动词人内心思念的愁绪,这与李清照悲戚沉重的人生状态颇为神似。香的意象作为李清照不幸人生的物化表现,创造出了沉郁悲凉、凄绝绵长的意境。

关键词:李清照冷香意象意境

一、悲戚沉重的一生

在李清照词的意象中。研究者们关注最多关注的是花的意象,比如梅花、荷花。这可能跟李清照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有关。比起整个中华历史长河中的其他女性,李清照无疑是活出了高度,活出了尊严。出身高贵,秀面芙蓉。父母学识高深,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在诗词方面更是颇有天赋,未出嫁时闲来“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感叹”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怨王孙》)“,把生活过得如同一首诗。她不仅家境良好,婚姻更是令人羡慕。据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是以两情相悦为前提的。赵明诚“言与司合,安已上脱。芝芙草拔”的美梦道出了他对李清照的挚爱。赵明诚喜爱收藏金石,李清照就辅助他搜集,校对,整理,”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共同的兴趣爱好给二人的生活添了许多浪漫。他们也会切磋作词或是比谁的记性好。就算作为一个现代女子,李清照曾经拥有过的幸福似乎也非一般人能及。

不过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和她的诗词在我的印象中就像冷香一样,呜呜咽咽,凄凄惨惨,绕梁不散。因此我认为香这一意象便是她悲戚沉重人生的写照。首先,李清照与赵明诚刚结婚时在东京汴梁生活,后来屏居青州十年,夫妻两人真正分开生活是在青州十年后赵明诚重返仕途之时,她最经典的词作也多是与此有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庸自梳头。”若是夫妻本来没有什么感情,只是按父母之言履行义务。分离不会掀起心头的波澜。就算有相思,那也只是由于孤独寂寞需要有人陪而引起的。可李清照的相思就不同了:她与丈夫未结婚时就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婚后二人经历了政治风波,同甘共苦地生活了十几年,突然一下子分开对她固然是沉重打击。古代交通通信都不便,分离一次可能要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再见面。她的相思是由浓烈真挚的感情而引发的,能让人比黄花瘦。让美人无心梳头装扮。这种相思之于一个漂亮闲暇的少妇来说肯定是一种巨大的痛苦与折磨。此是其一。其二,李清照一生未为赵明诚生下子嗣,且不说赵明诚本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赵廷之夫妇无疑不会对这样的儿媳有好感,外人对此也多有嘲笑讥讽。再者宋代的达官贵人有养小妾与歌姬的风气,赵明诚和李清照情感虽真挚,养几个小妾还不是什么大事。不论李清照胸怀如何开阔,面对自己的不育和丈夫的姬妾,真可谓是无处话凄凉。另外。1127年与丈夫南渡时李清照已人到中年,面对家国的衰落,丈夫的去世。毕生收藏的金石录被盗,以及再婚的失败,李清照的后半生实在令人不甚满意。

在该享受爱情的最好时光里被苦苦相思钳制,在妇女的主要作用是生育的时代中没留下子嗣,在最需要安定下来的年龄却被迫辗转漂泊。前半生是“人比黄花瘦“,后半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总结李清照的一生,幸福只是虚空的表面,沉重的忧愁才是她生命的本真状态。而她的词作中又数十次选择香这个意象,所以我认为香这个意象可以作为李清照一生悲戚沉重的写照。值得去做深入探究。

二、香意象的意境效果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赋予意象一词以文学和审美意义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在总结该文时刘勰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从而说明了意象是由主体的神、意、情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意识,标志着意象的萌芽。王夫之在论诗歌意象特点时将意象的特点概括为整体性真实性和多义性。他在《唐诗评选》中有一段关于多义性的论述:只平叙去,可以广通诸情。故日:”诗无达志“我认为诗无达志对于作为审美对象的诗词鉴赏来说尤其重要。袁行霈先生将意象一词浅显易懂地解释为“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意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和意境有一定的联系。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清楚地表明了“意境“的美学本质。”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可见意境的范围是整个宇宙人生,比意象的范围要大得多。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一书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由此可知,意象和意境都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客观事物,一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其形成机制都是主观情意投射到客观事物。只不过意境的范围比意象大,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些建筑的一些砖石。”

我之所以认为香的意象是李清照一生的写照主要是因为香的意象(尤其是冷香)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效果与李清照整个悲凉凄惨的人生状态有很大的相似性。

李清照所有写到香的词中,只有前期的一首没与愁绪挂钩:“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浣溪沙》)”。这首词描绘的还是词人出嫁前的闺中生活,阳光舒和恬静,沉香袅袅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熏染着词人闲适的闺情。除此一首,其他的香都与离情别绪相关,且写到的香多为冷香: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念奴娇》)”一个斜风细雨的黄昏,暖被渐凉,沉香玉损,酒醒后的词人被闲愁笼罩。想把心中万千思绪寄给远方的愁人,却发现鸿雁早已飞尽。香冷了,残留的香气在闺房内颤动。此时春情自然而然地萌动。给离情平添几分躁动不安。同样,“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中的一个“凉”也道出了与丈夫离别之后因相思而起的痛苦复杂的心绪。离别不仅使词人痛苦难耐。更让她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以至于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庸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了也无心续上,早上起来不收拾被子,连头发都懒得梳,宝奁上都落满了灰尘。再有“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鬓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把闺中少婦独守空房因寂寞而销魂的状态渲染得更加到位。“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满庭芳》)”虽是一首咏梅词,却也寄托了伉俪长别的愁绪。

南渡之后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便宜瑞脑香。”,《孤雁儿并序》“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等将个人之愁与国家之愁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悼亡之作《孤雁儿并序》,沉香烟断,玉炉已寒,诗人的心如香一样清冷凄凉。

丈夫总是不在自己身边,闺房中唯有燃断的冷香陪伴左右,在清晨,在黄昏,在半夜。香炉里的香快灭了,如同词人内心对丈夫归来的期待渐渐微弱熄灭一样。几缕残烟在房中飘着,烟的形式变换不断,虚幻渺茫,这不正如词人对丈夫的愁思一般吗?一会儿是愁人卧床不起,一会儿又是半夜辗转凉透;一会儿是庸自梳头,一会儿又是空对烛花。或躺或立,或慵或紧。这些各式各样的动作变换其实显示出了词人内心丰富情感的跌落起伏和思念丈夫而不得的焦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形态,每一种表情,都化成愁绪爬满眉间心上。这愁无孔不入,正如浓郁不散的香气一样氤氲在词人的心头。将时间无限延长。空间无限撑大。愁绪吞没了词人。创造出浑然的境界。冷香映衬着因空而倍显冷清的闺房,从白天到黑夜,从闺房到栏杆,词人在每一个物象中寻寻觅觅,寻寻觅觅,无心关注外界,无心思考除了丈夫之外的任何事物,凄美的词句不事雕琢,自然而成。清冷的香炉,飘渺的残烟,氤氲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沉郁悲凉凄绝绵长的意境。

彭国忠先生在他的《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一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意象》一文中指出“严格来说,李清照没有几首可以称之为咏物的作品”。的确,就像冷香的意象一样,词人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思。当内心被思念的惆怅填满的时候,一切事物:玉枕纱橱、飞雁、锁窗,甚至包括梅花都承载了词人的心绪,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意象。因此我们可以说,李词无心写物,只顾抒情。香的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沉郁悲凉凄绝绵长的意境就是她人生状态的写真。

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贯穿了李清照的大半个人生。家国的零落,《金石录》的失窃以及再婚的失败让词人的人生越来越不幸。香的形态多变,飘渺易逝,如同词人思念丈夫时的动作形态:香气氤氲不散,牵动词人内心思念的愁绪,投射到万事万物上,映衬着词人对丈夫满眼的思念。香的形式和内容统一于词人的愁绪之中。营造出了沉郁悲凉凄绝绵长的意境。

猜你喜欢

赵明诚愁绪李清照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风起了
影 子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