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4-27马红梅
马红梅
(新疆呼图壁县第六中学,新疆呼图壁,831208)
摘 要: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基本能力之一,对它的培养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就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不容乐观。文章基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巧用课程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阅读难点;沟通课堂内外,拓展阅读视野;强化教学指导,训练阅读技巧,希望对教学活动的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阅读 能力培养 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语文课程學习乃至终身发展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从知识传授型转变为能力培养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不愿阅读、不想阅读、不会阅读的情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对此,教师需要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文章基于此,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应的探究。
一、巧用课程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只有在对阅读活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投身于阅读活动之中,阅读教学也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方能得到培养。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工作,对此,课程导入则是极为有效的途径。课程导入指的是教师在学生正式学习之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趣味性强的事物作为导入性元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导入方式包括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多种形式。就以《女娲补天》的教学为例,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娘娘用五色彩石补天的故事,笔者在教学前播放了一段由钱运达导演的时长10分钟的动画小视频,视频中猛烈格斗的水神和火神将天撞出了一个漏洞,碎石纷纷砸落,伤人无数,女娲用五色石补天,并最终化作石头补上了最后一个裂缝。视频故事紧凑,与教材内容相得益彰,兼具阅读与德育双重价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阅读难点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阅读活动本质上是抽象、枯燥的,与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对此,最佳的途径则是创设教学情境,以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较为多元,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图片展示法。图片相比于文字而言,更为直观形象,对学生文字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就以《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描绘了双龙洞中的奇特景象,笔者在教学中就借助ppt向学生展示了多幅双龙洞的高清图片,直观的视觉刺激很好地填补了教材内容的抽象性,使学生对“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音乐渲染法。音乐渲染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散文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阅读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音乐资源的运用。就以《夜书所见》的教学为例,笔者配上了古典笛曲《寒江残雪》,凄清的音乐与诗文内容相得益彰。
三、沟通课堂内外,拓展阅读视野
广泛的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语文教材容量有限,所能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远远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的总量不能低于“150万字”,而这仅仅是最低要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阅读总量必须在500万字以上,才能契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对此,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需要突破教材教学的局限性,注重沟通课堂内外,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教师需要从课内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的视角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文章相似的阅读资料,这样既能深化学生课文阅读的效果,还能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偏好,为其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规划,并且每周举行“好书推荐课”,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如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以绘本、图画书、童话故事、神话故事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则更为多元,比如短小精悍的世界名著等。
四、强化教学指导,训练阅读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广泛的阅读量以外,还离不开必要的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学生阅读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否具备丰富的阅读技巧直接决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强化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首先,略读作为阅读技巧之一,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为重要的信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略读技巧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课文的主旨句,理清文章层次;其次,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批读也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将见解、质疑与体会书写在教材空白之处。就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笔者就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写在文章旁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评价乃至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常见的阅读技巧还有精读、诵读、跳读等,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发展大有裨益,教师需要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五、结语
阅读作为信息输入的主要环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阅读教学兼具知识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需要借助教学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认知事业,培养语文教学知识,也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道德。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疑难以满足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内容。对此,教师需要从阅读兴趣、阅读难点、阅读视野以及阅读技巧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兴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8):139-140
[2]王洪艳.浅谈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409
[3]严素华.浅谈如何利用读书社阵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