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荷兰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2017-04-27孔德勇
孔德勇
2017年2月,笔者有幸成为武汉东湖高新区教育考察团的一名成员,前往英国、荷兰考察基础教育。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我们深入英国、荷兰的中小学校,接触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广泛听课,了解英国、荷兰中小学的办学特色,真切观察英国、荷兰教育的实际情况,领略了英国、荷兰基础教育的精华。在此,笔者就英国、荷兰两国的教育哲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外活动、学业评价谈一点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英国荷兰基础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教学人性化
英国、荷兰教育体制的多样性,造就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发展模式。虽然不同类型的学校各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但其教育哲学,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措施、教育制度等,均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研究如何开发、发展人的智力、创造力等。其办学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学生实现:(1)顺利地从各小学过渡到各级各类中学,再从各级各类中学过渡到大学,提供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和面向未来的创造能力;(2)有最好的机会获得所要学的课程及进入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大学;(3)毕业时,都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英国、荷兰,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创造机会、发挥潜能、实现卓越”。学校教学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强调完成能力的培养。每一所学校还都为那些在行为养成和学习活动方面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安排了专门的老师。
课堂上,老师一般先提开放性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一节课,大半时间是让学生们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讨论或者动手实验,老师每组巡视,注重每位学生参与讨论或实验操作的过程,确保所有的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讨论的结果或实验的数据却并不重要。
英国、荷兰的基础教育把学生的兴趣摆在第一位,也特别注重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非常注重特长教育,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擅长的,学校和家长都会为其创造条件;喜欢当厨师的学生和梦想当科学家的学生一样受到重视和尊重。?
(二)课程设置多元化
英国、荷兰中小学多元化的课程与考试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了“人人成才”的机会。全国统一课程由核心科目和基础科目构成。核心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基础科目包括历史、地理、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和现代外语等七门学科。现代外语通常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很多学校也开设汉语,学生可任选一种。各个地区和学校依据自身的不同条件和情况自行决定开设的具体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与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证书。中学前三年的课程基本上是必修课,从第四年开始逐渐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占所学课程的一半左右。目的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倾向、条件和意愿在课程上进行对自己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选择。选修课科目众多,从内容上分为学术性选修课和职业类选修课,如为提高或加深必修课的程度而开设的高深类选修课: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等;為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和职业倾向而开设的选修课:美术、音乐、舞蹈、戏剧、陶瓷工艺等。
当学生小学毕业时,国家统一举行测试,以决定学生升入哪一类中学。在这两个国家,中学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精英类,面向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尤其是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这类中学对应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另一种是职业类,主要面向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这类中学今后面对的是各种职业大学。
(三)教学方式个性化
英国、荷兰中学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注重“个性化”学习。笔者前往的荷兰贝丽伯格国际小学用一句校训“BE YOU BEST!”来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潜能。英国、荷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规模一般来说都很小,以鲁顿女子学校为例,它是位于苏格兰北部的一所女子学校,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大约为200人,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20人,有的甚至只有10多人。人少带来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而且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寻求最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在英国、荷兰的学校,大多数房子都是一室多用的,既是教室又是办公室,同时还是学生的手工作品陈列室。教室的布置像家一样,小而温馨, 教室里没有国内的那种大黑板,只有供书写的白板和投影用的电子白板。走廊的墙上贴着学生的作品,处处可见学生活动照片的专栏。
课堂上,桌子的排列并非总是井然有序;根据课堂需要,或围成一圈、或分成几个小组,比较“随意”。教师的提问多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采取“滚雪球”“头脑风暴”等方法,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他们鼓励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在英国、荷兰的教师看来,思考过程的意义和价值要远远大于思考的结果。老师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学生在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轻松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发展个性。?
学校遵循《全国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每一等级所应达到的听、说、读、写、算等各种能力的标准,但不使用统一的课本。不同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善校本化全国课程标准。可以选择推荐使用的教材,也可以自己编写教材,有的学校甚至不同教师之间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教授同一主题的内容。任课教师从每学期开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征得校长或专业组长同意后实施。但教师很少按部就班按教材上课,而是根据自己对课程要求的理解,灵活地选择授课材料,报刊杂志和因特网、广播电视等都是老师们选择材料的来源。这种在一定框架内灵活选择授课材料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奇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就给了各个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由和发挥余地,为教师自主把握教学、实践自身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
(四)课外活动常规化
英国、荷兰中小学的办学宗旨是把开发学生潜能放在第一位。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各种实践工作。校园一般没有高大宽敞的教学大楼,然而在走廊和教室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制品随处可见。这体现了校方、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肯定,并以此为荣耀。
下午三点半后,一般为学生集体课外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间。下面是英国欧拉托里学校的课外活动情况介绍:(1)大部分日子里开放体育俱乐部并举行活动。定时与其它校队举行比赛,而且男女足球、板球、羽毛球都有令人羡慕的记录;(2)所有学生参与每学期两个晚上的远足和野外露营活动;(3)所有学生须从消防、急救、海滩营救、航海等课外活动中选择一至两项修完课程;(4)几乎每年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去国外考察,如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5)学舞蹈的学生可经常参与专业舞蹈艺术家举行的活动,觀看专业表演;(6)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弹一种甚至多种乐器,及加入学校管弦乐队或者唱诗班,并定期举办演出;(7)选学戏剧的学生每年至少排练一台戏剧。丰富的课外活动使所有学生有机会发展兴趣,开展户外活动,学习各种技能,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学业评价等级化
英国、荷兰学业评价采用的是等级制度,不采用数字评分的方式。这种“模糊”评分制,避免出现学生因一、两分之差而被大学拒之门外,同时也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淡化竞争和压力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考试的评定办法。在英国中学,11年级结束时,学生要参加“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学生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宗教、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中任选9门参加考试,考试结果分为A+、A、B……G计8个等级。某些科目的考卷有普通卷和附加卷之分,一般来说,普通卷的最高等级为C等,要想得A、B等,必须做附加卷的试题。并且,只有普通卷的成绩达到C等后,附加卷的分数才有效。?
考完GCSE,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在本校或其他招收12、13年级的学校或学院继续学习3至5门课程,2年后参加升入大学所必需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A-Level)考试;或者选择读补习学校或专修学院,2年后参加升读大学所需要的“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考试(GNVQ),也可以直接就业。A-Level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即A、B、C、D、E,其中C等为及格,通过A等为最高。
为了选拔成绩优异的尖子生,还设置了难度更大的特殊试卷,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级。像剑桥、牛津这样一流的大学,通常要求考生至少拥有3门A等的A-Level考试成绩,才有资格被录取;有些系科和专业要求更高,像医学专业,甚至要求4门A等成绩才能录取。?
我们应该向英荷两国学习借鉴什么
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要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个体、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课程设置也趋向多元化,既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但考试制度将如何改革?这是至关重要的。从英国、荷兰教育改革的历史看,每一次课程改革必然引起考试制度的改革,而考试制度改革的成败又将反过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课程改革如果没有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作保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英国、荷兰的选课制度与考试制度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权,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凭自己的意愿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自由选课。学生选学什么课,就参加什么科目的考试,从而使选课个人化过渡到考试个人化,避免了类似于我国高考的大一统现象,不仅做到因材施教,也做到了因材、因人施考,充分考虑了个别差异,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局限。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中,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仍然是以“考上大学”作为主要目标,学习成绩成为相对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家长所关心的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成为焦点;学校的文化课是重点,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怀,目光主要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至于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学生特长得不到发展,学生潜力也得不到正确对待,所有学生被同等对待,用一个统一的分数标准去衡量,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造成的结果便是,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展,思想僵化,思维定势严重。尽管一些重点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大多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缺乏鲜明的个性,也缺乏足够的创造力。
由此我们得到几点启示:
(一)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变化扑面而来,教育身处其中,如何应对?
来自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指出:当前至少有六项新技术会对教育产生深远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短期内(1年)是云计算和移动学习,中期(2-3年)是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长期(4-5年)是3D打印及虚拟和远程实验室。云计算,让信息无处不在,更让信息处理能力无处不在;移动学习,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大数据分析,不是采样,而是全体,不是因果分析,而是相关分析,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思维;学习分析,将给教育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新的智慧;开放内容,让更多的优质资源直接面向学生,让学生深入学习;三维打印,我们将有机会用一种新的方式学习科学和艺术类学科,让学生在操作尝试中体验学习,在反复试错中遴选方案;虚拟远程实验室,可以在本地通过链接控制另一个地方的仪器和设备,开展真实的实验。
对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不仅要看清变化,还要看懂变化的规律,这样才能预测未来,选择你的学习方式。看似没有联系的六项技术呈现一个完整清晰的“系统”。这个“系统”让我们更容易接触更丰富的信息,用新的方式合成新的智慧。这个“系统”就是变化背后的规律。变化是层出不穷的,但规律是相对稳定的。
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把学习者的需求和各类教育资源的供给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志愿者都在教育这个平台上成为学习和教育的共同体。课外学习和社区实践是英国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合唱团、乐队、戏剧社、演讲团等社团活动极大地的丰富了学校内学生的精神生活。
这些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给考察团每一位成员都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
(二)基础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素质教育呼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大部分學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均衡发展。
英国、荷兰特色学校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制定教学方案,他们认为,“每一个学习者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相混淆的。”学生要通个性化学习这种主动学习方式来不断掌握和更新知识、技能,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们的确应当针对学生与学校的特点,建立特色学校,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要积极创设情境,开设特色课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风格,提升学习能力,迎接个性化学习时代的挑战。
(三)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要逐步扩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越来越多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发展。在“以校为本”的理念下,学校需要考虑自己的办学传统、学校特色,也需要明确学校发展优势与弱势,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所处地区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等。
在这一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可以是学校对国家的预留课程空间进行开发的过程,也可以是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学校特色,使学校掌握自主权,发展自己学校的优势科目,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资源。
(四)推进优质教育需要发展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不像普通学校那样对所有的学生施以同样模式的教育,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进入适合自己的特色学校,使每所学校获得成功。
优质的学校不搞一个模式的教育,而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人人接受优质教育,每个学校都要办好。没有特色教育,就谈不上优质教育。因此,发展特色学校,借鉴别国的经验,会使我们在发展优质学校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五)教师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与实践需要提升
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教育信息化,是英国教育部确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英国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尤其是信息化培训。在英国,小学教师选择一门学科学习,毕业后还要参加全科教师系统培训后方能上岗,中学教师也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教师上岗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上岗证书(PDCE证书)。20年前,英国探索三年硕士毕业加一年岗上培训才能担任教师,效果很好,近年来也尝试毕业生根据学校需求定单式培养教师。
英国教师要定期不间断地在岗位上参加许多专业培训,包括ICT培训,分岗位轮训和晋级性培训。教师培训一般定在学生放学后下午四点到六点,不脱产,也不影响教学工作。学校每年九至十月份对教师工作和业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培训,并确定培训内容。
此次考察我们强烈感受到,英国政府借助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谋求教育的进一步现代化,进而大力输出本国教育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已经拉开了新一轮国际教育竞争。相形之下,我们大多数地方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无论从政府宏观决策,还是学科层面的实践看,都需要确定科学明晰、符合区域实际的规划,积累成功的经验。英国的实践对于增强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水平,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系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