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2017-04-27苗其武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回民赤壁回族

苗其武

周郎嘴回族镇(即赤壁镇)是湖北省咸宁地区唯一的散居回族镇,回民同胞大多为民国时期从外地迁入,如今散居在石头口村、东风村、八把刀村等地。现有回民学校两所(赤壁镇中学和赤壁镇小学),有回族教师4名,回族学生65人。赤壁镇中心学校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立足本土特色、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大方向、做好小细节,使之成为提升学生品质和学校品位的源泉,被评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优化硬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2011年至2013年,市政府投入近900万元对赤壁镇两所回民学校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2015年实施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新建学生公寓、教师周转房、运动場改扩建、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以及维修改造教室、活动场地等,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道路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的设计中适度整合、渗入回族文化内容;在饮食服务方面,尊重回族同胞的饮食习惯,食堂每天都在专供窗口为回民寄宿学生提供清真食品;购置木球、毽球、陀螺、押加等回族体育项目器材和回民特色服饰(男士白色回帽、女士盖头)等。学校注重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回民师生产生家园感。

设置课程,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两所回民学校始终坚持把课堂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洒文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学中,除了明确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按大纲的要求进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地方课程,选学赤壁镇中心学校开发编写的《回族的习惯》《三国智慧》等校本教材,并适时对回族特色文化内容进行丰富和更新。体育课上,回族体育项目踏脚、扣押、打木球、跷旱船、三人三足”等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示,更多的则是培养团队合作、拼搏、超越的品质。学校还以建设赤壁镇乡村少年宫为契机,积极推进“民族体育”“民族艺术”的学习与推广。2014年以来,学校坚持每周四和周日下午开展兴趣活动,部分兴趣班开设了少数民族运动、舞蹈、礼仪相关的课程。

拓展活动,提升民族文化内涵。学校通过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拓展,引领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实实在在地强化民族文化育人的效果。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将传承民族文化融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推门听课”“优课”“微课”等活动,鼓励班主任制作与回民文化相关的“优课”,将表现优异且凸显学校民族文化特色的成果推送到省、市参加比赛评优。在德育活动中,“书香校园、孝雅校园、科技校园”、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年的清明节祭扫、“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七一”书画展、国庆征文、元旦文艺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处处渗透民族文化气息。适应回民学生特殊的文化活动需求,引导回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将民族特色融进各类活动中。中心学校组织文化艺术展演,专门安排回族歌舞,优美的“漫花儿”舞蹈和鲜艳的民族服饰相得益彰,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组织回民孩子举办书画手工艺作品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传承民族文明的素养,激励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在中心学校民族运动会上,踏脚、扣押、打木球、跷旱船和“多人多足”等回民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更是孩子们积极参与的项目和热情关注的话题。学校还组织回民学生参观附近的清真寺,学校网站、广播站等也加强了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2010年、2014年赤壁镇中学作为地方代表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培养民族体育人才、传承民族传统技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多民族同胞的团结与进步。

(作者单位:赤壁市赤壁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杨万军)

猜你喜欢

回民赤壁回族
吐鲁番回民街历史风貌保护性改造及景观规划设计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