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卞和文化” 凝练核心素养校本表达
2017-04-27刘道记胡玉娟杨丙诚
刘道记++胡玉娟++杨丙诚
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卞和文化”
南漳,地处荆山南麓,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氏璧的故乡。这里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滋养了一代代勤劳朴实的南漳人民;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南漳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城关镇实验小学教职工不断进取,锐意创新,把一所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办成在校学生3000余人的市级示范学校。
回首来路,学校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得益于我们紧紧把握时代脉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时俱进,科学办学。2016年9月,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并由此开始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新一轮学校课程规划和教学改革探索。
立足卞和文化,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地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发展历史,学校管理者不能搞拍脑袋决策,把学校的历史传承丢开,更不能简单照搬核心素养的字面表达。学校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必须要有接地气、有生机的校本化表达。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一要求,落地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具象的内容,也就是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
自2007年起,城关实小就着力打造卞和文化,以历史名人卞和作为“名片”对外提升学校品牌,借“卞和献玉”故事对内弘扬卞和精神。我们通过对“卞和献玉”故事的细致解读,总结出和氏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第一,他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发现玉璞,并认定其宝璧的价值,说明他眼力非凡;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据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献给国家,说明他思想境界出众;第三,和氏尽管历尽磨难,但他坚持真理初衷不改,说明他意志超群。
正是非凡的眼力、出众的境界和超群的意志共同构成了和氏这个贞士的崇高形象。如果说,和氏之璧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那么和氏的贞士品德,则更是无价的精神之宝,这种精神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倡导、发扬的。
学校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卞和文化,提炼出城关实小理想学子形象的关键词,即“博爱”“诚信”“求真”“厚学”,并以此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
“博爱”,即尊重差异,注重合作,善于交往,具有开放心态,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诚信”,即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懂得感恩;“求真”,即乐于求知,积极向上,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厚学”,即兴趣广泛,善于学习,拥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博爱”“诚信”是求知治学、修己达人的前提和基础;“求真”“厚学”是自我发展、治学为人的方法和境界。
四个关键词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与“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核心素养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这个“理想学子形象”为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可感知的指引方向。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大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认为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数字化生存能力、自主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五种通用型能力之外,各学科组进一步明确了本学科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如语文组提出的问题解决能力、概括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数学科学组提出的自主探究能力、多样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艺综合组提出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自主评价能力,等等。这些“关键能力”的解析,让核心素养的落实在课堂上变得更具有操作性。
着眼学生发展,构建利于核心素养生成的课程体系
那么,明确了理念和方向之后,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育人?接下来,我们需要理清课程设计逻辑,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们把学校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由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等组成。拓展性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课程,围绕艺体特长和实践活动,突出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拓展类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课程设计的用心。建构生趣充塞的课程文化,我们努力做到活动课程化和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让活动有了章法、有了规矩,把活动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中;“课程活动化”让课程充满灵性、充满生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丰富的艺体活动中享受童年。经常性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是学校的特色之一。自2000年以来,学校以卞和文化为引领,先后举办了十届“卞和之声”诵读节、十届“卞和之帆”体育节、六届“卞和之韵”艺术节、五届“卞和之馨”读书节和五届“卞和之星”科技节。每个节日活动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大型开幕式,充分调动兴趣;扎实全过程,充分体现发展;综合闭幕式,充分展示成果。一系列以卞和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艺活动,不仅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更成为学校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影响的窗口。
让学生在多彩的社团生活中快乐发展。我们根据学生兴趣,结合师资特长及传统项目优势,组建了多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活动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40分钟社团活动,学生们“累并快乐着”。
让学生在精彩的读书活动中快乐成长。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年级为单位,确定诵读内容,编印成校本教材,通过晨诵、午读、暮省,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举行“卞和之馨”读书节,开展经典古诗文、美文的誦读活动;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经验交流活动;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和“故事大王争霸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各项活动都要邀请家长参与,使诵读活动向家庭延伸,赢得家长的支持。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和谐共生。社会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舞台。如果不从小把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体验百味人生,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有可能出现“本领恐慌”。为此,我们开展了诸如学工、学农、学商、学军、“小鬼当家”、“爱心服务”等系列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7年元宵节,三(1)班学生家长在班主任陈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旧物淘换活动,吸引全班50多名孩子参加。他们把看过的书、用过的文具玩具等摆上街头,吸引了不少孩子参与交换。孩子们都说,“这样的活动使我们懂得了节约,学会了推介,还体验了赚钱的不易”。活动完全由家长组织,孩子自愿参加,不仅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的热情。
变革课堂教学,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着力点
与拓展性课程相比,国家基础性课程永远是重头戏。转变学习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国家基础课程主渠道,让核心素养落地才是根本。
我们将卞和精神融入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在每堂课上,通过教材解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尽力挖掘渗透卞和精神的着力点。倡导每一堂课都要有“三声”“三话”“三交”,即有掌声、笑声、辩论声;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的话、讲真实的话、讲有创见的话;让课堂成为交流、交锋、交融的平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碰撞思维,交流情感,重组经验,释放张力,培养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和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从而打造快乐学习、快乐思考的“卞和课堂”。
“喜欢旅行吗?去过哪些地方?”“知道颐和园的由来吗?”“慈禧太后和颐和园有什么关系?”……种种充满魔力的问题使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举手,侃侃而谈。语文教师徐薇执教《颐和园》一课就是这样缓缓导入课文,像打开一扇了解祖国文明的窗口。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重抓景物特点,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在简洁准确的课文语言中欣赏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人的智慧才干,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八年磨一课,对于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来说,即使不带课本,也能让知识点迁移“灌输”到学生脑海。但是,徐薇和语文学科组没有满足这一最低“目标”,而是立足学科言语,注重素养落地,让语文课堂因需而设,因生而动,因律而美。最大限度地体现语文素养和全人发展,逐步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过渡,走向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设计开发者的转变。
施培俊老师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卞和精神伴我成长》时,充分发挥作为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着力实现跨学科融合式整合。如:班级“知卞和”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后知道了卞和的故事,教师就引导他们大胆讲故事,分析人物特点;并联合学校音乐老师,自编自演了《卞和献玉》课本剧。“讲卞和”小组则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寻找采访等途径了解到古今及身边还有许多卞和式的人物,他们拥有卞和式的精神。“忆卞和”小组聚集体智慧,把《卞和献玉》故事编成快板来表演,以书画形式来纪念。雪绒花洁而白,《雪绒花》的故事蕴含着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颂卞和”小组则借物抒情,用巴乌集体吹奏的《雪绒花》更是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式整合课,让我们看到了破解单科教学过深、过窄问题的方法。同时,这样的整合方式,有助于提升每个孩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不久,有弟子问他:“尧舜那样伟大的圣人为什么不制作礼乐,非要等到周公呢?”他回答道:“圣人的心是面明镜,物来则照,物不来也不去强求。尧舜没有制作礼乐,只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不需要,没有这件事来找他们。周公制作礼乐,只是因为礼乐这件事刻不容缓,来找周公了。”
2016年9月,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在教育圈掀起了不小的风浪。恰如王阳明口中的周公一样,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的大背景下,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人而言,有一件大事来找我们了。这件大事就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就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区域化、校本化实践。
每天面对成群结对跨入校门的孩子,我们城关实小人总会问自己:怎样让美好的故事发生?怎样让核心素养在学科体系里面,通过整合优化实施,真正为每一个孩子打下优良的精神底色,夯实每一个孩子的学识底蕴,教给每一个孩子面向未來世界的人生智慧?
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有诸多困惑,我们的各项工作依然存在诸多有待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但是,科学的理念为我们明确了方向,理性的思考帮我们优化了路径,而作为一名真诚的教育人的理想,则让我们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