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思想的教书匠

2017-04-27胡新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课题作文

胡新华

人物简介:雷介武,赤壁市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咸宁市、湖北省优秀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新作文”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课题组核心研究员,“湖北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团队”授课专家。

上世纪80年代末,教育正处于“贫寒”时期,不少教师走下讲台,投身于其他行业,放弃了教书育人的追求。在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短暂纠结之后,21岁刚刚毕业的雷介武依然义无反顾走上了教育之路,并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8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先后应聘到温州龙湾中学和深圳宝安高级中学任教。在异乡的这些年,他悟得了一个道理:作为教师,一定要胸襟开阔,淡定恬然,坚持不懈地去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

2011年,他毅然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家应聘教研员,他觉得人总得落叶归根,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奉献于自己的家乡。如今他已年近半百,他不期望成为所谓的教育家,但求能做一个有思想的教书匠。

做有追求的教研员

“当某重点中学实验班提前招录时,数学、英语分值均为100分,而语文却只有50分,这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信心一天天被摧垮,热情一天天被浇灭。”市实验中学的李亚平老师说,“学生普遍不喜欢上语文课,许多语文老师改行教其他学科,甚至有学者认为‘误尽苍生是语文。”

“语文教学着实令人困惑:付出多,收成少。”从事语文教研工作的雷介武说,“不改变思想,又怎能激发斗志?”

思想有多远,舞台便有多大。面对语文教学低迷的现状,面对语文老师恹恹以待的教学现状,雷介武决意摒弃空洞的说教,开始用“理论风暴、教学活动、榜样激励”来焕发语文教学的生机。

雷介武组建了赤壁市中学语文18人的精英团队,先后赴湖北、湖南、浙江、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学习;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程少堂、王君、肖家芸、刘飞耀,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顾之川、王荣生、蒋红森,全国教学核心刊物主编张水鱼等人来赤壁指导教学研究,力图用国内最前沿的教学理论,全面更新老师的教学观念。

雷介武以团队成员为中心,组织开展大量指向明确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听课评议、研讨观点、解读文本、教学比武、朗诵展示……为碰撞出思想火花,获得教学灵感,雷介武和他的团队为打磨一个教学环节甚至修订20多遍。这一切只为共同解决教学疑惑。

为了促进团队的发展进步,雷介武躬行实践,常常“下水”上课。在课堂上,他勇于开展课堂改革,搞小组探究,搞班级自治。如在教学中他突然接触到一个与社会或生活相关的点,会丢开课本和学生一起热烈讨论。以至于学生们说:“当雷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享受,能让我们受益终身。”而雷介武也说:“讨论的过程看似偏题,其实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人文情感的最好时机。”

生动的教研活动,提升了團队的志趣和追求。雷介武的团队成员们无论是在业务水平,还是思想境界方面,都有明显进步。短短五年时间,教师中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论文奖的有58人,发表论文26篇,5人被评为赤壁市名师,4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做有胆魄的教研员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是华而不实。比如阅读教学总是倡导‘教学方式的改革,作文教学总是注重‘教学技法的指导,但这一切,只留给语文课堂一个‘少慢差费的悲催标签。”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雷介武一直在探索、思考着。直到他得知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的“语文课程论”中指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时,终于豁然顿悟,宛若在漆黑的大海里寻到一盏明灯——这与他多年的探索不谋而合。他迅速组建研究团队,开始了长达5年的“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省级课题研究,在全国率先实践论证、发展与运用王荣生教授的理论。

这个“率先”,是需要眼界、勇气和胆量的。当时语文界的主流导向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强调的是“怎么教”。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雷介武“逆其道而行之”,突然专注于语文课堂的“教什么”。这科学吗?然而,事实证明,雷介武“率先”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2014年课题结题时,雷介武团队的成果不仅得到了省级专家的高度赞扬,王荣生教授还亲自从上海赶来,充分肯定了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湖北省教科院专家蒋红森老师说:“有选择就有效益!‘教什么的问题,对语文这门承载多重功能的学科来说,尤其重要。”王荣生教授说:“语文,就是要从教学内容来观课评课。平时的教学,一定要研读文本,捕捉核心教学价值;研读学生,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2016年,在全国教育成果科研评比中,“文本价值的教学选择”课题过关斩将,获得全省中学语文唯一一个国家一等奖。在获得这项殊荣后,一起付出过艰辛劳动的团队成员陈志军老师眼含泪水,感动地说:“雷头,这么多年来,真不容易。您和蒋老师(蒋红森)合编的《人教版精读课文教例汇编》发行全国,纠正了阅读教学的关注点,终于带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次大革命。”同在这一年,雷介武在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开辟专栏,大篇幅介绍课题研究情况,亦被给予高度评价。

脚步没有停止,探索还在继续。

当前的作文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文技法书籍难以数计,可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众多语文老师也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于是,雷介武将研究的目标转向另一个“老大难”——作文教学。

雷介武通过反复对比、研究国内外作文教学后认为:“写作技法的指导”并不是作文教学的出路,不能成为写作指导的核心。学生敏锐的观察与感悟能力才是学生写作的源动力,是学生迫切需要的。

“观察力与感悟力”并不是作文的新概念,然而将它们的重要性放在传统的技法教学之上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这执行的难度与压力可想而知。然而,雷介武并没有因为是反传统、反大众而退缩,相反,他认定了学生作文应该要淡化“怎么写”,强化“写什么”,认定了这才是触及到写作之“本”。他基于学生写作实际需求,请教了省内外十多个专家,获认同后,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写什么的作文教学研究”,并带领团队赴山东威海参加课题论证活动。他相信,通过努力这个课题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做有情怀的教研员

“雷头,我的《语文课程论》看完了,书还给您。这是学习笔记,您检查。您能再推荐我看什么书呢?”此情此景,是雷介武办公室中常出现的画面。

面对年轻教师的到访,雷介武从不吝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雷介武说:“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年轻教师点滴教学活动的深入剖析,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业务能力,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提高语文同仁们的教学水平,雷介武想着法子组织老师外出学习,集中研讨;变着法子督促老师反思提炼,实践运用。每次外出培训或开会,他总是主动接触、请教国内著名教学专家,寻觅给老师们学习的机会。2009年至2015年间,他分别邀请了北京、上海、武汉、山西、浙江、江苏十多位语文教学专家来赤壁指导,特别是湖北省教科院蒋红森老师先后8次来赤壁深入课堂,指导课题研究。

“这是北京特级教师程翔《将进酒》和《再别康桥》的教学视频,非常棒!大家一定要看,还有,上海特级教师肖芸的《窦娥冤》,也值得大家反复学习。”雷介武经常对老师说类似的话,指导同行们有针对性地学习。

为了方便团队成员学习,也节省团队成员的时间。雷介武除了提供学习资料,还围绕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搜集大量资料,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对比,抽丝剥茧,写出了《〈背影〉教学选点之叩问》、《〈我的叔叔于勒〉多人教》等数十篇论文,发给同行们学习。

为了提高指导的针对性,雷介武喜欢跟踪听课,跟踪指导。谈君山、杨振华、饶爱华、李兰等一大批老师的课,他都是反复跟踪听课,剖析他们教学中的某一个“软肋”(如学生观、文本解读、教学选择、问题设计、语文表达等方面),重复指导,帮助他们将“软肋”变“硬招”。

他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课题专业论文38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5本,被邀至武汉、宜昌、咸宁及浙江温州等地做学术报告20场以上,全国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研讨会展示课一节。“不过,‘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更在意我的团队,希望我的团队共同进步,都有成果,真正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每一年省市优质课竞赛来临之时,就是雷介武的“严酷之日”,他告诫参赛教师:机会只有一次,要拼!当老师迷失时,他就亲自备课,当老师倦怠时,他就亲自试讲。甚至,為了一个课件背景,他能花整整一周时间帮忙找;为了一个创意设计,他会查阅数十本教学刊物;为了一句教学语言,他能在寒冬的深夜,起床记下半梦半醒中的思维灵感。

2014年3月,谈君山老师赴宜昌参加全省阅读教学展示课前两天,作最后的试讲。当时,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不好,灰心的谈老师表现得有些急躁。这个时候,在台下听课的雷介武果断叫停,让谈老师休息一会,他自己走上讲台,完成下半堂课的教学。雷介武激情生动而抑扬顿挫的表达,瞬间点燃了学生的情绪。这只是雷介武众多指导课中的一个片断而矣。可喜的是,谈君山老师在全省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社戏》展示课,成功地阐释了阅读教学要“选择核心教学价值”的课题思想,获得了观课代表的好评。以至于谈君山老师说:“磨课最辛苦的时候,我实在是想放弃了,可是看到雷主任为了辅导我苦心孤诣,熬红了眼,说哑了嗓子,就再也不敢懈怠。”

“为了我的课,您一个字一个字地改,熬了那么多夜。要不是您尽心指导,我怎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在全省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饶爱华老师对雷介武说。

每每这时,雷介武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收获了进取之心,收获了无与伦比的信任,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对于雷介武来说,真正的教育理想也许永远在路上,但始终朝向“伟大的事物”出发,将是他作为教研员永远的姿态。

(作者单位:赤壁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小益)

猜你喜欢

教研员课题作文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