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究

2017-04-27颜健宇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颜健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很多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就是农村留守学生。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对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以来,农村隔代教育的现象尤为严重,很多未成年的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教育下成长的,由于过分的溺爱,再加上文化素养相对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对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如果有效开展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而使其成为真正合格的、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人”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所以面临诸多的难题与困境,主要有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

亲情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确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对于农村的留守学生来说,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普遍不理想,一方面在于学习教育条件不理想,另一方面,隔代教育导致教育意识相对淡薄,甚至认为“讀书无用”;再加上隔代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家庭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导致教育环境进一步恶化。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但是智慧却永远无法弥补道德的缺陷”。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为思想教育的开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2.监护人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个体的行为习惯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养成的,因此,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极难改变 ,留守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而监护人却恰恰忽略了“养成教育”,错失了“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期,作为家长,本该引导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通过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保养,进而对他们在学校以及社会的表现产生正向的、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监护人对“养成教育”的忽视错过了留守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

3.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缺乏引导

很多监护人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要么过分的溺爱,要么过分的严格,导致留守学生对家长恐惧心理,更是缺乏信任,这样很容易导致留守学生的心理产生问题,进而影响到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校层面

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学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但是从目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1.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过于追求升学率,尤为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很多学校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导致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2.德育课程落实不到位

德育活动开展不到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德育课程落实不到位,目前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但是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以及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课时不足,教师水平不够等。

3.德育内容滞后

德育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以及社会生活实际脱节严重,从而导致思想道德教育失去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对留守学生而言,也没有吸引力。

(三)社会层面

1.留守学生被视为弱势群体

社会的发展势必导致社会的分层,而社会分层又势必将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置于弱势群体的位置,从而使其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同样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他们的经济状况较以前可能有所改善,但是他们的精神贫困却日益严重,甚至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进而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2.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不仅仅有正向的消息传播,同样也有负面的报道,一些不健康的、低级的内容对于留守学生而言,都是极大的危害,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有限,很容易沉浸在一些虚拟的环境中,体验一种虚拟的情感,这样就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要想真正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重视家庭教育

1.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孩子不仅仅需要良好的生活水平,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与良好的教育,为此,一定要排除各种困难,将孩子带在身边,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要多与孩子沟通,不仅仅要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让子女充分感受到源于父母的爱,这对留守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

2.全面提升高留守学生监护人的认识水平

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学生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加强学校教育

1.学校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充分意识到真正合格的“社会个体”,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为此,学校教育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

留守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立足这些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程和发放的教材,而是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些恰当的课外读物,设置相关课程,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虽然思想品德课程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却并非唯一的。为此,各学科的任课教师都要充分挖掘自己所任学科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将其融合到日常的课堂教育活动中去,有效展开思想品德教育。

3.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学校要开展一些有益的艺体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及时緩解留守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全面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另外,学校可定期邀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做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4.尽量实施寄宿制度

寄宿制度的实施,便于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留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由教师监管的,放学后,原本应该由父母监管的时间却出现了严重的空缺,这样就很容易留下隐患。通过寄宿制度,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里,进行统一的管理,既能监督学生的学习,又能较好地照顾留守学生的生活,又便于教师充分利用业余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为进一步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如果条件不允许,尚且没有条件实施寄宿制度的话,可以建立留守学生特殊档案,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分类登记与备案,了解并掌握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及时将其反馈给孩子的父母或者是相关监护人,进而和家长一起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一是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开办农村留守学生电视专题节目,从题材、报道角度、报道语言和主持风格等方面为农村留守学生量身定做,每天定时播放,让留守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地成长。

四、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农村的留守学生来说,务必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非依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尽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辐射教育模式,才能开创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伍梅.遵义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查[J].科技风,2008(20):123-124.

[2]肖丽琴.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3]刘军卫,丁成际.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探讨[J].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27-29.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