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017-04-27魏华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魏华

【摘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心理健康学科。前者立足于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者立足于解决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问题,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所以应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问题;措施

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高校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像高校学生利用高科技诈骗等问题数见不鲜。这表明现今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与开导,引导高校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上的一系列竞争及就业压力,克服消极心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确定伟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点分析

(一)相同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般人看来是毫无关系的两门学科,但是追本溯源,这两门学科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的。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属于同一个意识范畴的。

思想政治是指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在我国,主要的思想政治就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它们充分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些思想政治也是指导高校学生正确服务社会的关键,需要高校学生认真学习并吸收。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能对自己所反应的客观世界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为: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有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心理,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综上可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属于同一思想范畴的,并对高校学生的日常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不同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在我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它属于纯粹的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种心理学、生理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传导的过程中是一种整体性、理论性的传输,强调从一个人的主观思想上进行教育,深入高校学生的内心。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要从心理和生理出发,强调每个人的性格差异,引导高校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发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从而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引导高校学生接受正確的心理教育。

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

1.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有少部分高校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识有所淡化。例如,在学习中只是对主科,以及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课程感兴趣,而对于品德课、形势与政治思想课完全不感兴趣,不关心,有的甚至不学习。

2.网络时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

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也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有关调查显示,不少高校学生认为,不论哪个党执政,只要能为人民带来福音,带来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是可以的。这严重偏离了坚持共产党执政的重要观念,为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

1.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自身未来生活存在迷茫心理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校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虽然充满了激情与向往,但是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丝毫的社会经验,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会让他们更加困惑,没有专业人员的引导,更容易使他们产生迷茫心理,从而使他们一旦遭受挫折后就会一蹶不振,丧失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2.恋爱的苦恼

高校学生经过了高三各种束缚,进入大学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约束着自己,所以每个人都想放手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目标,比如恋爱。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把握好交往的程度,最终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和日常生活。

3.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

刚进入大学时,经过了高考的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时,都会有一种兴奋心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学生往往会因为某门学科成绩不理想或是迫于家长的要求而偏离自己的理想路线,心理落差大,从而陷入无尽的迷茫,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三、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要积极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探索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广泛深入展开,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自我研讨与创新,深刻地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去,改变一些高校学生错误的思想政治认识。

2.加强相关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高校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大学教师对高校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3.深入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让高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核心的政治思想,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高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相关调查显示,一些高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师要了解心理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完善的校园环境,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高校校园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心理

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怀,所以一定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高校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奠定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效果

(一)有益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其成长成才的心理基础以及动力基础。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心理疏导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帮助其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走出思想误区,扫清认识障碍,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思想方向上。这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有良好的效果。

(二)有益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增强其心理发展的自觉性、方向性,提高学生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激励大学生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形成新的动机,指导其在实践中能动地推动心理健康发展,发掘其潜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来进行的,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又受制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赖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培养的,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对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的有效结合更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高校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国家政治思想,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崇高的社会理想、伟大的人生梦想,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泉.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滁州师专学报,2004,6(01):68-70.

[2]刘华山.试论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联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03):1-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