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2017-04-27何新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开发新形势

何新

【摘要】德育课程以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德育课程有着诸多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德育活动课程,促进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阐释了建构德育活动课程目标体系,并分析了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系列的设计。

【關键词】新形势;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其要求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力求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目前,初中德育课程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德育目标过高,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品德、心理的课程内容都存在重复之处,而且比较分散,缺乏完整性和综合性,很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课时安排不当,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工作,突出整体设计,以便推进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一、德育课程开发概述

要想更好地把握德育课程开发的含义和特征,就要全面理解德育课程的含义。近年来,德育课程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但是很多人对其理解不够全面。德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和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在组织系统中,德育课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讲,包括系统、持续的影响因素,从空间上来看,包括校内、校外等影响因素。

二、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目标体系建构

德育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可以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而且在各个学科中,又可以学到德育学科的内容。因此,它们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尤其在设计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目标体系时,要重视核心价值观和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针对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和学科教育不同,德育活动课程的认知内容和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德育活动中,很多学生首先从自我进行感知,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从而逐渐建构个体的活动。这种可感知的行为充满着感性,基本不具有抽象性,而且缺乏系统性,但是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同辈中的交流。

(二)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态度是对于任何人的一种心理指向,它可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三是行为。态度具有稳定性,是人的一种习惯性的反映。在态度中,最重要的美德就是关心他人。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课程,使学生重视关心的需要,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关心的举动。学生在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自觉参与的态度,从而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另外,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学校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路边捡垃圾,培养他们积极的劳动态度,促使学生在劳动中成长。

(三)着眼于发展,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德育能力

就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来说,其需要重视以下几点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的道德交往能力。学校组织开展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第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初中学生的个体独立意识比较强,缺乏合作精神。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关于合作学习的德育活动课程,使学生明白合作的好处,从而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三,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初中学生比较叛逆,容易冲动,缺乏自控力。所以,在初中德育活动课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自控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第四,培养维护自我权益的能力。初中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善,容易受到他人的误导,法律观念比较淡薄。因此,要开展能够培养学生保护自我权益的能力,使其逐渐养成法治意识,加强对自我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初中学校德育活动课程系列设计

在对初中德育活动课程进行设计时,要在初中德育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还要重视结合各地区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从而使其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

(一)深化德育主题的品德层次的螺旋式设计

初中学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判断是非、准则的能力比较薄弱,他们正在从道德发展的自律期转向他律期,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对前景充满着期望,希望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所以,这就要求设计一系列纵向的德育活动课程,即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某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德育主题,并且设计多个阶段的活动,逐渐实现这个主题的目标,从而逐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校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意识,可以在初一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可以让他们在家种植一些小植物;可以引导初二学生思考可以为家庭做些什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是最光荣的;积极引导初三学生自觉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

(二)开展体验式德育课程活动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首先要预设一定的情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获得一定的体验,从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过程。总结起来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师生情感交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开展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小鬼当家”的主人翁情感,培养其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比如每班一周的校园管理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体验机会。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实现学习和生活的自主管理。比如值日生负责全校学生的着装检查,对课间纪律、卫生清洁进行巡查。在各项事务中,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验班级管理的艰辛与责任,掌握管理的方法。

(三)活用资源优化设计

1.充分发掘人力资源

要想提高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效果,学校就要重视人的作用。要对教育者资源进行重点发掘,其中既包括校内德育活动的教育者,又包括校外德育活动的教育者。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第一,警校共建。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公安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并对一些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

第二,开发德育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开发,可以邀请社会上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第三,开展专题报告。初中生比较叛逆,喜欢追求时尚,比如追星。因此,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邀请一些英模、劳模等到学校开展专题报告,或者邀请德育专家,联手推动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

2.充分利用物质资源

要想更好地开发德育课程,学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城乡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德育活动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要优化设计德育资源,合理设计德育活动课程。为此,可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比如建立德育基地,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物质资源。

第一,基地分类建设。可以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主要加强对国防知识的培训;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监督学生遵纪守法。

第二,设计德育活动课程校本教材。在设计教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比如,要分析实际的利用效率,对德育活动的校本课程进行分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再如,要分析共性目标的可实现程度,即要在共性目标中找到弱势环节,并依据它对教材进行编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德育教育也逐渐在进行改革。要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高度,进行更广阔的拓展。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工作,突出整体设计,从而推进初中德育活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增强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开发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开发设计德育活动课程时,要重视结合各地区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以符合学校现有的条件。还要将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充分结合,活用资源优化设计,从而编制出符合学生德育发展的教材,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森,匡桂红.有关初中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周刊(B版),2013(04):60.

[2]洪俊,刘凤璞,唱印余.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成功范例——抚松农村初中教改实验的基本经验[J].教育研究,1996(03):45-51.

[3]黄志明.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科技展望,2015(22):283.

[4]陈先存.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德育教学的突破性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164.

猜你喜欢

开发新形势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