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终于戴回了红帽子
2017-04-27王安
王安
王石这回学聪明了,不说话。或许,他已没有说话的份。
1985年,王石因万科母公司深特发从他账上划走800万美元而深感郁闷,铆足了劲要摆脱老东家,直到华润入主。实际上,这是一家央企替换了一家深圳地方国企,万科依然姓国。但从此王石开始塑造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形象,业界也含糊地把万科归入民企。在玫瑰梦幻里,王石团队以主人翁精神经营万科,而当隐秘的信托计划几乎就要成功时,门外的姚振华却杀将出来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真正把万科变成了民企。
王石怒了,怒斥“门外的野蛮人”——实际上,这“野蛮人”本是万科的新东家,是王石团队这些职业经理人本应忠诚的主子,王石们职业道德观有问题呀。但大家说,王石团队是中国公司治理的楷模,没了王石,房地产会怎样?实体经济如何好?
实际上,人们常把“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搞混了,以为管理好就是治理水平高。其实,公司治理的对象是股东和管理层,目标是约束管理层忠于职守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为“道”;而公司管理的目标是开拓市场,经营公司,是为“术”。从这个定义上来说,万科的管理水平很高,但公司治理就不一定了,甚至貌似恶仆欺主。
即便姚振华是“野蛮人”,他也是健康市场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物种”。就像生态系统中哪个物种都不是多余的,吃羚羊的土狼是野蛮,但灭了土狼试试?生态系统终将崩溃。姚振华之对于上市公司事实上是造成了一种生存竞争,野蛮收购对公司的管理团队形成了压力。
对监管而言,“野蛮人”的存在也有正面价值。所谓“野蛮人”并不是沖撞法规,他们从规则留下的空间中获取利益。如果这种获利是“坏”的,确实伤害了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则说明法规需要修正。也就是说,市场原本没有“野蛮人”,是规则的缺失和不足将市场参与者变成了“野蛮人”,“野蛮人”逼迫监管者健全法规,完善篱笆。
然而,等不到事情按部就班地完善起来,作为万科的“姥爷”,国资委一锤定音将华润所持的万科股份悉数转让给深铁。于是,深圳国资委宣告:万科回归深圳国企大家庭。虽然从法律上说姚振华至今仍是万科的大股东,但谁都明白,王石貌似摘掉的红帽子,已经或必将重新戴回来。不知此时王石心里苦味与甜味哪个更多一些?不忘初心,他期待的是这个结果吗?
另外一个人也是甘苦陈杂。4月9日,中纪委宣布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接受组织审查。项俊波是否涉嫌贪腐?是否“内鬼就在会议室里”?这些还没有定论。但业界已有人把姚振华的强攻烂打,归罪于项俊波。
项俊波2012年6月出掌保监会,一年后他主持了保险资金新政13条,几乎把保险资金运用的各种办法给配齐了,“以最大宽容度对待创新”。在他任上的近5年中,保险业爆发式增长。2015年,姚振华举牌万科,市场大哗。2016年3月,保监会一位副主席表示:前海人寿举牌万科股票没有违反相关监管规定,压力测试的结果表明风险可控。之后姚振华更鲁莽地清空南玻管理层,觊觎格力,终于激起高层震怒。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险资“集土豪、妖精及害人精于一身”。项俊波听懂了这背后的意味,紧忙收拾姚振华,但为时已晚。此时,险资已不是法律和风险测试,而是政治问题。
虽然在项俊波任上极为重视监管,但你何必要去刺激保险大发展?就像刘士余的前任肖刚,干的是监管的活,却要搞什么“改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