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障学生绘画与手工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2017-04-27姚小珍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有效策略

姚小珍

【摘要】绘画与手工是培智学生的必修课。采用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多样性,因材施教,教学示范,音乐渗透,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六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绘画与手工教学;有效策略;智障学生

在培智课程里,绘画与手工是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深受智障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中,通过绘画与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有效的绘画与手工教学对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手眼协调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智障学生更好地补偿缺陷。

特殊教育研究专家陈云英研究表明,智障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习兴趣较弱,学习动机水平低;大多数智力落后儿童在高级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的需要不占优势,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针对智障学生的这些特征,我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做了以下探讨,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简单化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缺陷,他们与外界的接触受到制约,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弱。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简单的学习内容更能引起智障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活动感兴趣了,他们才会主动学习,探索,进而更好地创作。智障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源于生活。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熟悉的、能够体验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练习描画、涂色的活动中,选择学生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单元教学的内容,学校里的国旗、篮球、草坪、花朵、树木、教学楼、教师……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都可以成为学生涂鸦的对象。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涂色、粘贴、虚线边画等,能够锻炼其动手操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我家的电器”“快乐的新年”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练习简单的绘画与手工技巧,激发学习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表现美打下基础。

二、教学形式灵活性、多样性

智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水平,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学龄前2到7岁儿童的水平。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发展理论中指出:“2至7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思维是直觉的、非逻辑性的,认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智障儿童的不随意注意占优势,对事物注意稳定性差,并且难以转移,需要较长时间专注的活动难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利用智障学生不随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不断变化刺激的方式,以引起其注意。

一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长时间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普遍采用集体讲授模式,会使学生对活动形成固定的思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上课失去兴趣,从而不主动参与。课堂上采用集体、小组合作、俩俩结对、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二是教学手段的改变。在课堂组织中,我会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故事、儿歌、游戏、情境创设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生画菠萝时,我把菠萝的外形特征创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身穿格子衣,头戴绿帽子,一身黄金肉,酸酸又甜甜。”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菠萝的外形特征,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绘画。

三是教学环境的改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会给学生提供多种活动机会,有时还会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在学习树叶拼贴画时,我带着学生在校园里捡落叶,引导他们用眼观察,用心想,再动手做。

四是课程内容设置的多样性。除了设置有绘画、欣赏、泥工、撕贴拼等内容,还有印画,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对美术活动充满激情,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体验动手的快乐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手段的使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每个智障学生身体缺陷不同,智力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作评量分析,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如在海底世界的拼贴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多种图形拼贴不同的海洋物体,并鼓励其为海底世界添加景物,发挥想象,画出特色;对于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学习使用单一图形为画面贴上泡泡、水草等,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过程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创作加以鼓励性点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強信心。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研究中指出,模仿是智力落后儿童学习适当行为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理解能力差,不爱思考,但观察能力强,善于模仿。新奇、多样化、趣味性或具有有能力、强大等特点的模仿对象更能正面提升模仿的强度。因此,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以身作则,增强学生的模仿学习行为。在给学生示范时,教师优秀的示范作品会让学生从心里产生敬佩,从而会主动投入学习,在模仿中得到发展。在绘画手工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

如在“手工折纸——猫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形特征时,如果能把猫眼的独特功能和猫胡须的作用与学生分享,不仅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之情。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强大的,那么学生会对教师更加敬佩和充满信心,从而努力向教师学习。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个学生的特殊之处,多鼓励,多赞赏,让每个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

五、让音乐在绘画与手工活动中巧渗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绘画和手工都是艺术,都能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在绘画与手工活动中巧妙运用音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绘画与手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音乐的巧运用,会让课堂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用音乐作为导入语,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绘画《圣诞树》中,可以通过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引出课题。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是学生喜欢的音乐。当听到这首音乐时,学生立刻被吸引了。轻巧的音乐对智障学生的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操作活动中,适宜的音乐可以熏陶学生的心情,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能愉悦地进行创作。如在画鱼的活动中,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时,他们会出现不知道画什么的情况,此时如果播放音乐《小鱼游》,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重新回忆鱼的形象,从而丰富画面的内容。

在课堂结束时,巧运用音乐,能让活动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如在手工制作小狗教学中,当学生制作了小狗,让他们拿着自己做的小狗,一边唱《哈巴狗》歌曲,一边表演,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为他以后的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多媒體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特别是在培智学校的绘画与手工教学中,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刚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让学生在有声、有像、有影的世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如在《圆圆、方方和尖尖》教学中,利用动画介绍三种基本图形,再利用PPT出示生活中三种形状的物体,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回忆,并进行经验迁移。当学生说出相关形状的单一物体时,再利用图片、动画等视觉多媒体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物体是由图形组合成的。在给学生示范图形拼贴的时候,利用动画形式进行操作,整个活动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动静交替,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具体形象地掌握图形的拼贴方法。

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在智障上存在缺陷,但他们也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只要不断地创新,探索,找到适宜学生的教学策略,一定会让智障学生的艺术创造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美] 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全礼.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昝飞,张琴.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5][美] 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有效策略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