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问题行为及其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7-04-27王璐
王 璐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及其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
王 璐
中国.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 519000 E-mail:406340399@qq.com
目的:探讨中职生问题行为、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珠海市4所中职院校的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题行为、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与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都呈现负相关(r心理弹性-学习适应不良=-0.44,P<0.01;r心理弹性-攻击行为=-0.44,P<0.01;r心理弹性-违纪行为= -0.38,P<0.01;r心理弹性-退缩行为=-0.40,P<0.01;r心理弹性-神经质=-0.42,P<0.01;r心理弹性-考试焦虑=-0.24,P<0.01; r积极应对-学习适应不良=-0.65,P<0.01;r积极应对-攻击行为=-0.58,P<0.01;r积极应对-违纪行为=-0.54,P<0.01;r积极应对-退缩行为=-0.58,P<0.01;r积极应对-神经质=-0.61,P<0.01;r积极应对-考试焦虑=-0.52,P<0.01);消极应对与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呈现正相关(r学习适应不良=0.17,P<0.01;r攻击行为=0.19,P<0.01;r违纪行为=0.16,P<0.01;r退缩行为=0.23,P<0.01;r神经质=0.30,P<0.01;r考试焦虑=0.17,P<0.01);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中的3个维度即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学习适应不良=-0.44,P<0.001;β攻击行为=-0.44,P<0.001;β违纪行为=-0.38,P<0.001);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产生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中职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有影响。
中职生;问题行为;心理弹性;应对方式
中职生处于身心趋于成熟的发展关键期,导致他们在认知、情感上经历强烈变化并引起剧烈的心理波动。这种剧烈的心理波动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出适应不良的情况如逃避、退缩、胆怯、自厌等,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行为问题。此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带来巨大的压力,竞争压力会引起一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Hutton认为问题行为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行为偏离了基本社会规范;②违规行为产生了消极结果[1]。崔丽霞等人以内地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问题行为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共有6个主要构成因素:学业适应、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质、考试焦虑[2]。王蕾和汤苏艳的研究表明,中职生已经成为问题行为的易感人群,发生率极高,危害程度较大[3-4]。问题行为使中职生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严重偏离了健康的发展轨道,有些中职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深入考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对中职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促进中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以往关于中职生群体问题行为的研究都只聚焦于引起问题行为的消极因素,较少关注能有效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的积极因素。Huebner&Gilman认为,只有将积极心理品质引入到中学心理健康课程,构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教育模式,才能在预防和干预问题行为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心理弹性是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适应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弹性存在3种主要观点:①结果取向,指个体经历阻碍、失败、创伤等高危生活事件时所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结果;②特质取向,指心理弹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个性的重要体现,代表了个体身处逆境时的耐压性和反弹性;③过程取向,指心理弹性是高危生活事件与个体能动性因素产生交互作用的时间序列过程,两者共同构成心理弹性的结构性因素。Rutter认为,高心理弹性者对逆境有着积极的认知,用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压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6]。Higgins发现,心理弹性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指向的压力策略,心理弹性水平低的个体倾向于采用回避性的压力应对策略[7]。
据此,我们认为不同的心理弹性水平对于选择不同的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又称为应对风格,通常指个体在特定的应激环境中,主动通过心理或行为上的适应而缓解紧张的过程。赵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紧密相关:问题解决、求助与行为障碍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幻想、回避、合理化、自我否定则与行为障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8]。董耘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个体为积极适应环境而选择的应对方式能够为自身发展与成长提供一个稳健的心理环境,从而有效减少问题行为[9]。同时,张智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发现,心理弹性水平与问题解决、求助、忍耐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回避、退缩、压抑呈现显著负相关[10]。
综上所述,问题行为对于中职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心理弹性是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同时心理弹性还影响了个体的压力应对方式,而应对方式往往与问题行为紧密相关,据此,笔者认为应对方式可能在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以中职生的问题行为为研究对象,心理弹性为切入点,考察中职生问题行为、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建立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模型,以期进一步探讨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和学校制订适合中职生的心理教育方案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数据的收集以班级为单位,分别选取珠海市的两所重点职业中学(一职和三职)和两所普通职业中学(工业学校和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被试,共718人,回收有效问卷为647份,其中学校类型分布为重点中职282人,普通中职365人;年级分布为一年级289人,二年级358人。
1.2 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胡月琴和甘怡群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黄希庭等人的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崔丽霞等人的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11-13],具有良好的信度,分别为α=0.628,α=0.61,α= 0.874。
1.3 统计处理
首先,为探究人口统计变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笔者将学校类型与年级作为自变量、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其次,为了解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以及问题行为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笔者进行了这3个变量的相关分析;再次,为探索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笔者将心理弹性作为自变量、问题行为的6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为了检验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心理弹性为自变量、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问题行为作为结果变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
2 结 果
2.1 中职生问题行为的描述统计
见表1。以学校类型、年级作为被试间因素,对问题行为及其构成因子进行2×2的两因素MANOVA分析,结果发现,在学习适应不良(F= 13.84,P<0.001)、攻击行为(F=12.62,P<0.001)、违纪行为(F=16.45,P<0.001)、退缩行为(F=8.46,P<0.01)、神经质(F=19.71,P<0.001)等维度上,学校主效应显著,普通职校得分高于重点职校;且在学习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维度上,年级主效应显著(F=6.85,P<0.05)。年级和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只在违纪行为上显著(F=4.43,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重点职校与普通职校的职一学生在违纪行为上没有差异,而重点职校职二学生在违纪行为上得分高于职一学生。
表1 问题行为各维度的描述统计结果(¯x±s)
2.2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问题行为的相关
在Carver等人的基础上[14],本文根据应对结果的适应性,把问题解决、求助和忍耐归为积极应对方式,发泄、幻想和退避归为消极应对方式。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双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心理弹性分别与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质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考试焦虑呈弱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消极应对的相关不显著。积极应对与问题行为各维度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消极应对与问题行为各维度的相关不显著。
2.3 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以问题行为的6个因子(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神经质、考试焦虑)为反应变量,以心理弹性为预测变量,通过回归分析。
表2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r)
考察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见表3。心理弹性对学习适应不良(β=-0.44,P<0.001)、攻击行为(β=-0.44,P<0.001)、违纪行为(β=-0.38, P<0.001)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可以解释的总变异分别为19%,19%和15%。
表3 心理弹性对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的回归分析
结果还发现(见表4),心理弹性对退缩行为(β =-0.40,P<0.001)、神经质(β=-0.42,P<0.001)、考试焦虑(β=-0.24,P<0.001)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总变异分别为:16%,17%和5%。
表4 心理弹性对退缩行为、神经质、考试焦虑的回归分析(¯x±s)
2.4 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和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检验方法[15],以心理弹性为预测变量,问题行为(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违纪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质和考试焦虑)为反应变量,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在控制了学校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
结果见图1。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产生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即积极应对对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中均显著。具体而言,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与学习适应不良(8.6%)、攻击行为(8.2%)、违纪行为(12.4%)、退缩行为(10.6%)、神经质(17.8%)、考试焦虑(15.8%)关系中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由此判断,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路径只有一部分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所产生的间接效应而实现。
图1 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为方便起见,将应对方式分为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两种变量均为连续变量。自变量为心理弹性,为连续变量;因变量为问题行为,也是连续变量。本研究的数据类型符合中介效应bootsrap检验方法对数据类型的要求,按照Zhao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程序,并参考Preacher等人提出的Boots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建立中介模型探讨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建立模型M1进行路径分析,模型拟合度见表5。
表5 中介效应的bootsrap检验
本研究中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时,样本量选择5000,在95%的置信区间下,中介检验的结果中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没有包含0(LLCI= 0.072,ULCI=0.1722),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包含0(LLCI=-0.0200,ULCI= 0.0213)。这一结果说明了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其效应大小为0.1200。此外,控制了中介变量积极应对方式后,自变量心理弹性对因变量问题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区间(LLCI=-0.6591,ULCI =-0.4856)不包括0。因此,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中介变量。
3 讨 论
马晔认为,中职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较强的逆反心理以及自控能力较差这3个方面,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中职生自身发展状况等[16]。本研究采取了崔丽霞对中职生行为问题的观点,将中职生行为问题划分为6个维度,并考察了对问题行为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弹性这一构念是如何通过应对方式是影响问题行为的表现的[2]。结果发现,学校类型的主效应在整体问题行为及其各构成因子上达显著水平,重点职校得分显著低于普通职校得分。这可能是因为重点职校往往更具备成熟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环境,能够满足中职生的心理需要与学习需求,并且校园环境相对于普通职校而言更加和谐,故学生的问题行为显著少于普通职校。常馨认为,普通职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训工作、改变评价方式和加强校企合作来改善中职生的教育现状[17]。因此,普通职校应当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成因并尽量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同时,年级的主效应项在学习适应不良和考试焦虑这两个因子上达显著水平,职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职二学生得分。张素蕙在研究中发现,高年级学生在适应了学校生活后更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且面对升学或就业的压力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焦虑,在这些方面,学校应当对高年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18]。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心理弹性分别呈现与问题行为不同维度之间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现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问题行为各维度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王云云认为,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积极品质,增强其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决心。本研究也发现,具有较好心理弹性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显著少于那些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学生[19]。林玉香也发现,拥有较好心理弹性水平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要高于其他学生[20]。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弹性不光可以降低行为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基于心理弹性来改变学生的行为,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升学生的应对压力和逆境方式。
心理弹性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直接效应,但这种效应也部分地受到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积极应对在心理弹性和问题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胡潇林通过调查中学生的家庭压力情况后发现,应对方式在家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的作用[21]。王瑶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弹性对他们的应对方式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2]。我们有理由认为中职生的心理弹性可以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影响到他们的问题行为。因为不同心理弹性的个体倾向于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会影响他们最终的行为表现。
综上所述,中职生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与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都呈现负相关,消极应对与问题行为的各个维度呈现正相关;中职生心理弹性对问题行为中的3个维度即学习适应不良、攻击行为和违
The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Students’Psychological Resilience,Coping Style and Problem Behavior
WANG Lu
Zhuhai City Polytechnic,Zhuhai 519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blem behaviors,resilience,and coping style in vocational students.Methods: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coping style and problem behaviors in the one or two grade students from four vocational schools in Zhuhai city.Results:The dimensions of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coping and problem behavior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r=-0.44,-0.44,-0.38, -0.40,-0.42,-0.24,-0.65,-0.58,-0.54,-0.58,-0.61,-0.52;P<0.01);negative coping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f problem behaviors(r=0.17,0.19,0.16,0.23,0.30,0.17;P<0.01);resilience could predict learning to adapt to the adverse,aggression and delinquent behavior(β=-0.44,-0.44,-0.38;P<0.001);positive coping style ha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style have influence on the problem behavior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Problem behavior;Psychological resilience;Coping style
R395.6
A
1005-1252(2017)04-0599-05
10.13342/j.cnki.cjhp.2017.04.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4127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