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选不忍直视她缺了脚趾回去的背影
2017-04-26◆韩栋/文
◆韩 栋 / 文
品牌故事选不忍直视她缺了脚趾回去的背影
◆韩 栋 / 文
我叫韩栋,来自华山医院手外科。
说起手外科,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提到顾玉东教授,这却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正是我们华山手外科的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无数项省部级奖项的拥有者;白求恩奖章、全国劳模、仁心医者特别荣誉奖的获得者;集无数光环于一身之大成者;令人敬仰的名医大师。
10年前,我初入手外科,在了解到顾院士的无数成就之后,身怀雄心壮志的我给顾老师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对于手外科的热爱以及对顾老师的敬仰。几天后,我收到了来自顾院士的礼物,一本书:沈致远先生所著的《科学是美丽的》。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科学是美丽的,医学是美丽的,事业成功是令人羡慕的,但每个成功者在探索道路上的艰辛与曲折往往是不为人知的。没有梦想、没有目标、没有坚持、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个执着的追求是很难走向成功的顶峰,美丽是伴随着曲折与缺失而绽放的。
没有人是天生的成功者,顾玉东老师亦是如此。
在一次查房中,顾老师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是1981年的4月,他的游离足趾再造拇指手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3%。尽管这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平了,但仍有7%的失败率还是让顾玉东感觉很不安。
一位因工伤折断拇指的19岁女孩从大连慕名来到上海,希望能在华山医院用足趾再造拇指。然而,手术很不顺利,术中发现女孩的足背动脉有变异,太细了。顾玉东清晰地记得,在他做过的100例手术中有4例也是这种情况,最后只有1例是成功的。顾玉东征询等在手术室外女孩母亲的意见,女孩母亲态度坚决地要求继续手术,因为这是她们最后的希望了。
奇迹没有发生,用足趾新造的拇指血供很差,手术后从红色变得苍白,最后变成了黑色。虽然母女俩一再表示理解和接受这个结果,但顾玉东却感到非常遗憾,无法原谅自己,他无法直视女孩缺了一只脚趾离去的背影。
“医生的职责就是给病人解除痛苦。现在,病人的手指没治好,还因此少了一个脚趾,这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医生的职业是不能拿百分比来计算的,即使是99%的成功,那个1%的失败对单个病人来说,就是100%的失败!”
因为不忍直视,顾玉东对自己提出了足趾再造拇指手术成功率100%的要求。整整5年,在分析了数百例手术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后,顾玉东终于攻克了足背动脉变异的难题——他首先发现了游离足趾移植的“第二套供血系统”,保证了足趾移植后供血的万无一失,使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他也因此在1987年第一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因为不忍直视,顾玉东为每一个经手治疗的患者建一张卡片,把每一个值得深究的细节纪录在卡片上。他的业余时间、他的节假日,就置身于这些浩瀚的卡片中。膈神经移植术、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小腿外侧皮瓣、静脉干动脉化皮瓣修复术、全长膈神经及颈7神经根移位术,这些大胆的、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世界首创的手术方案就来源于对上千例病例的梳理总结中。
因为不忍直视,即使在成为了院士之后,顾玉东依然不能释怀。他把行医路上的失败病例一遍遍地告诉年轻医生,想让年轻医生知道,一个医生的成长和成功是病人的痛苦、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所以医生必须把病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怀着对病人的感恩之心,尽医生之职责,并对疑难病症的解决方案不断创新,造福更多的病人。对病人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团结心,对事业要有进取心。这就是他对医学人文的理解。
我是幸运的80后,从入职那天起,我就是顾院士团队中的一员。在白求恩精神的指引下成长,在践行“四心”中固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可是,曾几何时,医患关系出现了扭曲,一次次变本加厉的伤医杀医事件寒了我们的心,一次次寒心中,我们给自己的心穿上了盔甲。我羡慕顾院士年代的医患关系,也不断地问自己,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真相吗? 我们的时代,医学和人文渐行渐远了吗?难道,我真的选错了职业吗?
顾院士行医执教50多年,一直在思考着医患关系的本质。他对我们说:“爱心是医患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关爱病人就是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啊,我们两代人之间虽然面临的职业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医者仁心的初衷并没有改变,只要我们仍然坚守、奉献,用发展的眼光紧跟职业方向,那我们就能走出医患关系紧张的灰色地带,还医患携手、共同应对疾病的本来面目!
对待病人,我们要多去安慰,常去帮助,更多地去治愈。我知道,尽管医学还有很多局限,但为了有一天我们能直视所有离去的背影,我们必须无愧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