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良心” 收获“放心”
——记南区老大房掌门人刘坤
2017-04-26文/晔琪
文/晔 琪
播种“良心” 收获“放心”
——记南区老大房掌门人刘坤
文/晔 琪
金聚路是浦星公路旁一条小路,很多工业企业在此聚集。走进318号的大门,标准化的厂房,规整的绿化,有序的设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精神面貌。上海南区老大房食品有限公司就落户于此。
路过簇新的厂房,一排精致的别墅,掩映在绿意葱茏中。“4幢楼”的门口,一个清瘦精干的身影,正手托新鲜出炉的青团,向访客细数其中精妙。谈吐间,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他就是南区老大房掌门人刘坤,一个为这间百年老字号倾注了30载心血的企业家。
重实践、重求知、重声誉——这条祖训由1902年南区老大房创始之日传承至今,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默默浸润着字号的每一款产品、每一次服务、每一场革新。在刘坤的眼里,这条祖训从未过时,是一件遗珍,历久弥新,愈发璀璨。
今年3月,一场名为“现代食品制造业发展升级”的“环境洁净和食品安全研讨会”,在南区老大房奉贤新址拉开帷幕,吸引了包括上海市食品协会在内的众多行业专家的关注。“食品安全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良心,环境洁净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刘坤在会上表达了环境洁净之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还带着业内人士参观了刚刚完工的“南区老大房洁净车间”,以实际行动佐证自身理念。
“一楼洁净车间空调系统为十万级净化,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为18000m³/h,冷量152kw,热量48kw,加湿32kg/h,同时配置臭氧消毒系统……”在洁净车间外,刘坤的爱女、南区老大房运营总监刘艳雯,向观者介绍了一组数据,即上海南区老大房洁净车间净化空调系统设备参数。透过玻璃,“制作车间”里科技智能、人机和谐的一幕幕,映入观者眼中:工作人员戴着白色工作帽,头发、耳朵都被罩着,佩一次性口罩,五官只露一双眼睛;身穿白色工作服,系一件挂脖白色围裙;配以白色手套、白色胶鞋,全副武装,一丝不乱。瞧,一张工作台上,几位师傅正娴熟地做着麻花,搓拧提扭之间,一个麻花就完成了,每位师傅面前都整整齐齐码着一个“麻花方阵”,匠心可见一二。空间宽敞明亮,和面机、烘焙机等各式机器也没闲着,与手作者搭档默契:只见一位师傅戴上隔热手套,走近一台两人高的烘焙机,熟练操作了一番,机门开启。他小心地取出一盘烘烤好的蛋糕,一个个圆鼓鼓的“小脑袋”从烤盘上“探”出来,甚是诱人。彼时彼刻,投入巨大的洁净系统也在“兢兢业业”中,用每40分钟换新风的效率,为眼前的这些美好保驾护航。
洁净系统的落成,赢得了业内的肯定之声。然而,光鲜背后却是泪与汗的交织。南区老大房的“恒温恒湿无菌生产现代食品车间”,单单洁净系统这一部分,就耗资600多万元。构想提出之初,刘坤得到的回应,多是反对与不解。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没有这样高级的洁净系统,企业也活得好好的,何苦花这“冤枉钱”!对此,刘坤一笑置之,他忘不了在欧美、日本考察时看到的现代化食品车间,忘不了字字珠玑的百年祖训,忘不了为百姓奉献安全美食的初心。他毅然决然捧出家当,一点点勾画着心中的梦想。
“哪怕它只是梦想的1/10,我也会全情投入”,刘坤在研讨会上坦言,洁净系统只是食品生产的一个环境保障,甚至称不上核心,但是只要食品安全的道路上需要它,哪怕倾己所有也义无反顾。这不是刘坤一时兴起的豪言壮语,而是他的心路写照。
刘坤接手南区老大房时,企业在走下坡路,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一上任,便对企业情况进行排摸,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2012年企业转制为民营,先后经历了三次搬迁、一次兼并,每一次刘坤都能把握机遇,对企业进行调整。如今,南区老大房的生产面积由原来的几百平方米,扩展到了现在的5000多平方米;职工人数由原来的十几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00多人;“重质量、求品位、讲诚信”的公司文化由祖训中衍生而出;公司既定的技术先进、设备更新、基建扩展、质量检验合格、场地达到恒温恒湿无菌的扩建目标和战略部署,以及管理制度健全、员工素质提升等计划也顺利实现。刘坤为这间百年老字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必须爱惜”
从黄浦南市的同庆街到浦东孙桥的横沔江路,从横沔江路到闵行浦江镇的苏召路,从苏召路到奉贤的金聚路……几易厂址,南区老大房员工的福利也随之升级。
午后的阳光洒进办公室,春意融融。“又有新家具送来了”,刘艳雯喊上几个男同事,三步并作两步向新装的员工宿舍赶去。南区老大房的员工宿舍,其实与办公室也就咫尺之遥,不是人们惯常思维里普通的住宅楼,也不是便捷的酒店式公寓,而是与办公室前后相邻的同款别墅。请员工住别墅,这在民营企业中很是少见。对于此,刘坤道出了其中原委。
他也是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深知企业归属感之于员工的意义所在。近年来,公司招收了很多青年人,有些是上海的,家在市区,每日往返耗时费力;有些是外地的,住宿是他们的首要诉求。要想留住这些人才,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幸福起来,刘坤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必须珍惜”。
于是,这幢小洋楼里便架起了木床,安上了电视……一切向着“家”的目标温馨进发。
宿舍这边,家具公司的车还没开走;食堂那边,建筑单位的人已经来了。刘艳雯一路疾走,到达食堂,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开始谈起了升级版员工食堂的建造事宜。“民以食为天!员工的三餐一定要吃好”,在刘艳雯看来,“吃好”不止包括餐品的营养可口,还包括食堂环境的开阔整洁、设施的人性化。她认为,员工食堂是果腹之所,更是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之地。在这方面,绝对不能吝啬“腰包”。
衣、食、住、行,员工所关心的,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刘坤非常注重企业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他对人员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调整。目前,中高层管理人员基本实现年轻化;管理人员当中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占80%;市场部还聘请了多位具有专业背景的海归,成为企业管理和营销的“智囊”。“再优质的硬件设施,也得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这是刘坤在食品制造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心得体会。基于此,他亲自挂帅,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深化改革,一次性通过了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
除此之外,南区老大房还不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切实学到更多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字号离不开工匠精神,现代化的生产又离不开新知识、新技术”,为了让员工能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刘坤认为,“给员工充电”应成为公司的常规。通过各项培训、比赛等,南区老大房员工的手艺也得到了精进。
“企业如家”,可以说这是刘坤的终身情结。身为刘家的掌上明珠,聪颖能干的刘艳雯坦陈,少时并未得到父亲足够的陪伴。在她记忆中,父亲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即便在家吃饭,只要一接到单位电话,立马就把碗筷放下,奔赴单位。“他是真心把企业当家来爱,反倒让家变成了驿站。”作为一个南区人,刘艳雯也慢慢体会到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待企业如家,待员工如家人,如此,南区老大房才能做出“有爱”的美食,在新时代继续赢得好口碑。
“食品研发道阻且长,老字号的新生命力就在其中”
第一层是芝麻与麦芽糖融合的甜软,第二层是鸡蛋与面粉融合的酥松,第三层是松子的清香……在汇联百货南区老大房专柜前,一位上海阿姨煞有介事地描述着“松仁沙琪玛”的口感。一个来上海旅游的外地小伙听罢,频频点头,一口气买了三盒。
不光是松仁沙琪玛,南区老大房的鲜肉月饼、绿豆糕、苔条梗、杏仁排等很多品种,在上海吃货心中都是一段美好记忆。2015年、2016年,在“上海旅游特色食品评选”活动中,南区老大房的起酥海苔麻花、原味脆条、松仁沙琪玛也荣登榜单,企业产品还长年荣获“315”放心食品称号,深得权威认可与市民关注。这些荣誉,记载了刘坤在食品研发道路上的艰辛。
现在消费者的嘴巴非常“刁”,怎样才能抓住消费人群?这是刘坤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产品品种的研发和食品质量的提升方面,他带领团队做了很多功课。市场风云多变,什么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诉求呢?善于分析的刘坤,沉下心来,拨开云雾,找到了答案——第一,安全;第二,美味。
何谓“安全食品”?刘坤的理解是“无添加”。然而,众所周知,无添加意味着保质期短,易造成损耗。这赔本的买卖,谁会去做?!明知山有虎,刘坤带着研发团队偏向虎山行。在钻研新技术同时,他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思索与新产品配套的营销模式、宣传方案。
现在的金聚路厂房总面积达5441平方米,分布在三个楼面,拥有中西式糕点生产、月饼生产、速冻面米生制品和熟制品生产、炒货生产和分装4条生产流水线,可生产各类中西糕点、月饼、速冻食品和炒货食品。看得出,刘坤在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菲。
而南区老大房的销售渠道也算“通达”,既覆盖全市各大商超,如家乐福、大润发等;又在传统商业街的知名商店设立直营专柜,如食品一店、二店等;还在新建的商业中心设立专卖店,如打浦桥日月光、缤谷广场、浦江生活广场等,并且给东航、上航提供食品。
然而,有人仍在劝阻刘坤,担心他的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食品研发道阻且长,老字号的新生命力就在其中”,面对不同的声音,刘坤依然是那个坚定的刘坤,他愿意花血本,播种一颗“良心”,在未来的岁月里,收获一树“放心”。
夕阳西沉,余晖染红了半边天。南区老大房办公楼的露天阳台上,那个清瘦精干的身影,正凭栏远眺,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