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习单:开启行楷教学新途径

2017-04-26滕银凤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行楷书签楷书

文│滕银凤

书法学习单:开启行楷教学新途径

文│滕银凤

行楷字笔画形态比楷书更加丰富、多变,增加了一定的书写难度。传统书法课教学是教师依据书法教材,以示范和讲解为主,导致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肤浅,学习效果不佳。笔者在初中硬笔行楷书笔画教学实践中,通过巧设学习单,转变学法,强化了学生对行楷书笔画形态写法及用法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了学习硬笔行楷书的效果。笔者以《撇的写法》(曾获余姚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为例,与大家分享如何巧设书法学习单。

巧设学习单,开启新学法

针对《撇的写法》一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课程学习单”:

形态认知 先以楷书“撇”画的三种基本形态(平撇、斜撇、竖撇)作为基点,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这个过程其实是“练眼”。接下来提问:楷书撇画和行楷撇画在哪些部位有明显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强化观察和分析能力,也为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技法研讨”做好铺垫。

技法研讨 有了仔细的观察后,再通过描红、临写,进一步感受体验行楷撇画的走笔轨迹。在学习单的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体验,这样的书写体验针对性就非常强,如楷书撇的起笔(稳重),强调(顿笔);行楷书的起笔(轻灵)、无明显(顿笔),笔画形态相对(富于变化)。思考行楷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用笔特点。

应用练习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描红、临写之后,普遍感觉“体”“沙”两个字十分难写,笔者当即对这两字进行书写示范,学生们观察得十分认真。当学生看完教师的书写示范后,再次书写这两个字时,进步就非常明显。接下来,要求学生先观察回锋撇在“乔、体、月、沙”四个字中的运用情况,再讨论探究回锋撇的用法。学生经过讨论探究后,发现了回锋撇的使用与行楷的“连写”特点有关,即当撇可以和在它右面的下一个笔画连写时,就可以写出回锋撇,彰显行书笔意;反之,撇画没有下一个笔画可以连写时,就不采用回锋撇写法。这样的学习安排使学生明白了行楷的撇画在不同的字中应该怎样使用,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设置的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自己书写的行楷字。笔者将学生写在学习单上的字展示在实物展台上,由师生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旨在体现书法学习的合作性与探究性。

实践创作 笔者选择的四字成语都是带有撇画的字组成的励志成语,教师引领学生由“应用练习”过渡到“实践创作”,并进行创作示范,让学生清楚书签书写的格式、章法、落款等书法知识。要求学生先在学习单上练习,再在彩色书签上书写,最后将学生写好的彩色书签进行展示评价。这样就再次巩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同时,由学生自己书写书签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书法的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有所获 学习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有所获”,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习本课的收获,即“学到了什么”;二是学习中尚存的疑惑,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收获,它会促使学生进一步钻研所学,也能够使教师形成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比看成效,“新”法价更高

在这种由“学习单”开启的新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笔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行楷笔画的学习应用效果也比以前的传统教学法更理想。学习单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对书法教材的“活用创新”,而不是按照书法教材去“死教死练”。 “实践创作”版块锻炼了学生对于行楷笔画在汉字中的书写应用能力,让学生既学习到了书签创作的基本方法,又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美育和德育;而“学有所获”版块提升了师生双方的总结与反思能力。这些都使书法课的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行楷书签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透明书签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十一月书签
十一月书签
温应春
贰月书签
楷书的笔势
楷书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