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17-04-26庞汉彬黄梨锦
庞汉彬+黄梨锦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 要:当前,随着全国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双创” 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追求。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化建设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课程 课程建设
一、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意义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12-01,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建设与专业教学体系脱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
二、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还处在萌芽阶段。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被设置成选修课,并且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内容也仅以入门知识为主,多层次、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未形成,课程体系大多存在单一性、趋同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般只包括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品质培养课程以及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等课程,这些创新创业课程之间不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创业没有进行分文别类的教育指导。同时,在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习培训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系统的研究,主观臆断,尚未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社会预期需求相协调的教学课程体系。[2]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学体系脱节。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学体系没有进行有机结合。首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针对本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计划;同时从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来看,也没有开设针对不同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其次,缺乏综合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比如法律、金融、财务、文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教育。再次,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多以选修课、课外活动、讲座、参加创业型比赛等形式进行,并未将创新创业可能有机纳入各专业教育教学环节中。[3]
3.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对实践课程安排占的比例较少。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但是由于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队伍紧缺、学校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创业实践教育效果较差。同时,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学内容单一、不够深入;对有创业意愿或正在创业当中的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实际的指导意见。
4.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大多是从团委、专职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大部分没有企业的经验,更没有创业的经历,不熟悉企业运营程序,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多数教师只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跑市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4]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1.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应构建以学生实际的创业知识、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实践实训课程。其中,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包括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法律等;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项目策划、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公司注册与成立、创业融资等。此外,分阶段分目标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和制定实施方案,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及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对处于创新创业不同时期,如创业意识萌芽期、创业意識成长期、创业意识完善期,创业意识培育成果期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实用性、系统性。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适应性。[5]
2.将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应立足于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处理好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融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之中,从而使创业课程有一定的专业课程作为基础与平台。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应设立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如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更多地实践操作课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开设更多地人文类课程。
3.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来做,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创业阶段、不同兴趣,开展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实践教育;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实训课程数量以及课时比例,把整个创业过程在实训中体现出来,增强高职院校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和实践锻炼,改进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识别和把握商机、市场营销、规避风险、危机应变和处理等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要组建一支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组成的学术研究和创业实务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牛金城,陆静.以创业精神培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
[2]杨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金田,2013(6)
[3]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4]莫秋树.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5(4)
[5]尚慧霞.关于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4(11)
作者简介
庞汉彬,男,1987年6月,广西北流人,学士,助教,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黄梨锦,女,1986年10月,广西宁明人,硕士,讲师,教育经济管理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