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面对数学课堂上的“小插曲”
2017-04-26李卫
李卫
(黑河市第四小学 黑龙江黑河 164300)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九年教龄的数学教师,我的经历简单而平凡,从一名乡村教师到一名城市教师,这种转变不能说不大。来到城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差异十分明显。农村学校的孩子,由于生于僻壤,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见得世面少,知识的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每当上课时,他们几乎是瞪着眼睛听老师侃侃而谈,似乎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至高无尚的真理;而城市里的孩子,学习,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到位,从各个方面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所以在他们的小脑袋里储存的东西多的有时候都出乎我的意料,似乎每时每刻他们的头脑里都要冒出许多为什么,需要老师解答。因此,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认真的研究教材,精心的备课,把每个教学环节设置的清清楚楚,唯恐在教學过程中出现失误。然而,百密一疏,事情有的时候偏偏不尽人意,在课堂上难免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打乱你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些“小插曲”,也是一门艺术。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新的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思想中。学生是一堂课的载体,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不可能总是处于一个被老师随意设计而固定不变的状态。作为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但新的课堂不是一台排练好的“舞台剧”,教师是也不是总导演,把每个演员的台词安排的妥妥当当,让他们烂熟于心,作为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学生,他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他的活跃程度和认知程度,都不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一变化特点随时会导致教师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出现“插曲”,对于这个“插曲”如何来处理,如何处理才算合适恰当。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感触颇多。对于这些“小插曲”的处理方式。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就自己的真实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研课是我们学校每学期每位教师必上的一节课。为了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每位教师都是提前好多天开始备课:认真研究教材,通读教学参考书,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总之,这节课时本学期下功夫最多的一节课。一般情况下,在讲这节课时,大家都是胸有成竹,并且每位教师都做到了一气呵成,最后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学期,我选择了《找规律》这节课。本节课主要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的活动去发现规律。在新课开始,我注意选择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件的配合下,新知部分的学习进行得异常顺利,孩子们学的兴高采烈,回答问题正确率极高。一些都按预设的环节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进入巩固练习环节时我用大屏出示了一道练习题:
按规律填空:
孩子们根据刚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与同桌进行交流后,纷纷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说按规律接下来是梨,苹果,梨。因为意见一致,这也是我事先的想法,于是我充分肯定了孩子们的说法,表示对他们的回答十分满意。接着要进行下一道练习题。正在这时,我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说,老师,我还知道别的规律。霎时,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连听课的老师们都没了动静,看到这种情况,我只好叫他起来说说还有什么规律,孩子站了起来,说得很快,口齿也不是很清楚,我们都没听清是怎么回事,我安慰他说,别着急,慢慢说。但这时我的心里也很着急:一是他耽误了我这节课的上课时间,二是如果我不让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使孩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对我这节课的完美程度也势必产生不好的影响。想到这,我鼓励孩子,镇定些,想好之后再说。如此反复了三次,我终于听明白了。原来,他说还可以按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苹果,两个梨,一个苹果,三个梨这样的规律进行排列。听到到了这里,我明白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备课的时候这个细节没有考虑到,原来是我的失误,孩子对我的失误进行了弥补。我对孩子进行了表扬,表扬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意见。也为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排列规律。课后反思时,我说我很为自己庆幸,我适时做了一回学生。当学生面临疑惑,当作为教师的自己偶犯“错误”,我没有以一位解惑者的身份,从“权威者”的角度去制约学生的想法,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精彩的回答,飞扬的神情中我知道,我的做法对他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让他感觉到课堂是他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建立自信。他这样做,也给其他同学做了榜样,使他们知道,任何时候,都要敢于表现自己,说出自己的观点。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还很低,记得我讲《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首先,我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示了校园的主题图,让孩子在主题图中找到新朋友---角,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找到的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在我的引导下,孩子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又引导孩子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孩子说: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这时,我班崔书铭同学高高的举起了小手,说:老师,我还知道哪有角,裤衩上有角。顿时,课堂上想起了一片笑声,孩子们在笑,听课的老师也在笑,作为教师的我,却笑不出来了:根据我刚才讲的知识,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也就是角一定有一个尖尖的顶点,所以裤衩上那不叫角,可我们确实把一种裤衩叫三角裤衩,这可怎么说呢?在课堂上,我没有时间多考虑,我是这样解释的:由于那种短裤跟三角形很相似,所以我们管它叫三角短裤,但不表示三角短裤上一定有角,看着孩子眼中的不解,我没有再解释,通过这节教研课,我体会到,一堂课的精彩不是体现在一节课的流畅,完美无缺上,我这节课的精彩,体现在“小插曲”上,体现在学生的优异表现上。他们的眼观敏锐独到,善于捕捉思维过程中的任何疑点。他们的思维活跃却不失坚定,既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孩子是真诚的。他们不管在什么场合,是平时课上,还是很多人听课的教研课上,他们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而言,我的形象算不上“光彩照人”。但是,正是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促成孩子主动向前走了一大步,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学生的表现能盖过教师的“风头”,我该感到自豪和欣慰,而这不正是为人师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吗?当然,通过这节课的“小插曲”也对我有了很大触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备课考虑全面,每个细节都要想到,不能停留在“想当然”的状态。
总之,我喜欢课堂是出现的“小插曲”,他带为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