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实践舞台收获智慧花开
2017-04-26王菊
王菊
(太仓市沙溪镇岳王学校 江苏太仓 215400)
一、课程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对这一课程走向常态和实施情况作初步的调查和研究。
其理论依据为:
1.《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3.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的现状,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学校计划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二、对学校活动环境与资源分析
纵观我校的现状发现:多数学生对社会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本土”还缺乏了解;在处理问题时,仍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调控、实践能力,很难充分发挥本课程应有的价值。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学校计划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初期,着重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探索和积淀。力求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科学调研等系列活动,加强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动和融合,促进学生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综合素质、探索实践、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能有更大的发展。
三、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期行为目标和中期培养目标调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力求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行为目标:
1.了解自我,自我促进
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初中生活学习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關注他人,他人合作
增强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在交流中体会平等、互助、互利的生存准则;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自己、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走近社会,适应社会
考察调研学校或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资源状况,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初步形成自觉保护校园及家乡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期,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我校的实际,通过“能落实、能预见、能体现价值”的系列活动,力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抢占我校课改“制高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一所学校课程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 如果能在这一难点上有所突破,将会促进和提升其他学科新课改的进程和深度。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了解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力求把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构建成为学校实施长远发展策略中新的“兴奋点”和“增长节”。
2.让多样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师生探索和反思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除指定的四大领域的内容外,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3.加强管理,力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如果仅停留在口头形式上,就会失去课程的真正价值。我们既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又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可操作性课题,明确导向和研究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由“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探究的过程。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为抓手,挖掘我校、我镇、我区乃至我市现有的人文、经济、传统、特色等各项教育资源,拓展我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努力提升我校在外界的“课改知名度”。
四、对组织管理的调查研究
1.健全组织领导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有序地开展,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其中,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策划;教务处负责培训、课程的组织与落实、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对三到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组建专项课题研究小组
为积累经验、评议效果,申报了苏州市级课题,研究小组主要工作是收集信息、研究动向、提供理论指导、积累理性经验、建立各类活动档案等。
3.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活动初期,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相关教师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及方案。平时加强研讨,定期组织交流,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经验,构思对策,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五、对相关考核和评价调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在体验、实践中提升能力。为此,在活动初期,学校将以过程评价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1.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根据各活动方案,以原始活动的资料,评价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过程质量。
2.定期组织成果展示,以主题课、主题活动、研究报告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展示,以获得多方面的评价信息。
3.为积极推进本次活动的正常开展,每学期拟评选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情况,与业务考核适当挂钩。
六、对调查研究的体会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活动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一起认识、一起分享、一同进步、一同快乐,实现共同发展。这样的课程活动中一路走来,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拔节声,我知道那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声音。
1.孩子,“步履蹒跚”,却是如此快乐
(1)他们学会了自主观察、动手又动脑
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主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他们独立思考,不盲从,并通过同学问的互相交流,拓宽思路。在《让纸站起来》活动中,学生有的将纸折成扇面状,有的将纸卷成一个筒。在这种眼、手、脑并用过程中,发现了让纸立起来的奥秘。充分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
(2)他们学会了自主质疑与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的功能,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如:在《沉与浮》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也是孩子观察思考的过程,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
(3)学会了自主交流与表达
综合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场所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会了自主探索与创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 40 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活动时,充分启迪学生的创造性,使之迸发出个性和创造的火花,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2.教师,“袖手旁观”,却是如此欣喜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指导老师通过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验、探索,它比其他学科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活动中教师“袖手旁观”,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自由施展他们的才华,而收获却是如此欣喜!
(1)学会了做平等的合作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相互信赖。这需要教师不仅身体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 一起活动。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个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再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
(2)學会了做谦虚的倾听者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信心。
(3)学会了做真诚的欣赏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做学生真正的欣赏者,给予他们最准确合理的评价。
(4)学会了做细心的发现者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细心发现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他在活动中体验来自生命本身的生长。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综合实践活动将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让学生的智慧在这里生长,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