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汉语基本词的判定标准
2017-04-26王迪
摘 要:基本词在我们的语言交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1950年斯大林关于语言学的著作发表后,讨论词汇和基本词汇的著作有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有关基本词的三个判定标准之间的关系讨论得却很少,在这里我主要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来看基本词的判定标准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基本词;判定标准;关系
作者简介:王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
词汇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是我们用于交流的工具。在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词汇。按照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二分法,就有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当然一般教材里的说法大部分则是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从语言的词汇里明确出来的主要的东西,从而确定基本词汇的地位。这一思想是约·维·斯大林在他的天才著作—《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斯大林说:“大家知道,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为所谓语言的词汇。语言的词汇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包括所有的根词,成为基本词的核心。基本词汇是比语言的词汇窄小得多的,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给语言构成新词的基础。”[1]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基本词和基本词汇是个体和合体的关系,基本词汇就是基本词的混合,具有同心性。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基本词。
一般在语言中那些反映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和社会生活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的词被称为基本词,它们使用频率最高、生命力最强,意义最明确,为全民所共同理解。基本词是个隐喻的概念,所谓的基本也就是意味着它是词汇的根基,具有很强的稳固性、能产性以及被操纵某语言的全体成员所使用。在这里我对基本词的界定主要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作为其研究对象来看的。
一、基本詞的三个划定标准
基本词的划定标准主要有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
全民性,“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从来就是并且现在还是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的一切成员是共同的。”[2]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特征是针对操某种语言的全体成员来说的,它是为用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所共同理解、掌握和运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阶层或行业服务的,不论他是哪个阶级、哪个阶层,不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他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水平,只要他用这种语言来表达思想、与人交际,口头上也好,书面上也好,他都要用到这样的词。这样的词语比如“天”、“地”、“水”、“吃”、“喝”、“风”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得相当普遍,我们的交际都离不开它们。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基本词在认识上的普遍性是基本词全民性的体现。基本词是常用词中的一部分。而斯大林在阐述基本词汇时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点,正因为这种性质是不言而喻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全民性是基本词最基础、也最显而易见的特性,是其它特性存在的依据,也是我们判断基本词所必须要具备的标准。
稳固性,“经过语言的新质和新结构的要素逐渐的长期积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3]它指的是其词汇的长期不变性,这样的词在语言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得比较早,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比如“天”、“人”、“山”、“牛”、“马”等等,而这些词之所以具有稳固性是因为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从古至今都是没怎么变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交际所离不开的表达。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词具有这样的稳固性特点是从辩证的角度来说的,是一种相对的稳固性,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稳固性。首先,要区分开古代汉语的基本词和现代汉语的基本词,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基本词,并不代表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基本词,比如,“犬”在古代汉语中是基本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用“狗”来代替了,所以,“犬”就不能称为基本词;其次,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随时准备吸收新生的基本词,如“计算机”一词产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从长远来看,这个词必定具有稳定性,应该把它看成是基本词。
能产性,它指的是其可以作为构词材料,构成其它新词,比如说以“水”作为构词材料构成新词的就很多,“海水”、“淡水”、“水笔”、“水池”、“水彩”、“露水”、“泉水”、“水车”、“水平”等等。但是,比如“这”作为构词材料,组成的新词“这里”、“这样”、“这么”等则相对要少得多。
因此,关于能产性,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能产性有强弱之分,能产性最强的当然是基本词汇的核心部分,比如表示自然现象的,表示生产劳动、生活资料的等等;而能产性较弱的比如代词、名词中的亲属关系词,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关联词、语气词等,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作为基本词的判定标准,并不是每一基本词都具有能产性的。
二、基本词三个判定标准之间的关系
基本词的三个判定标准并不是相互孤立,互不联系的,在许多其它的教材或书上都很少谈到这三个标准之间的联系,大都只是简单得把它们作为三个标准来看,在这里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下。
首先,全民性是最基础的,是基本词的本质属性,它是灵魂、核心。它是决定基本词存在的根本根据,并且贯穿于稳固性和能产性之中。一方面,基本词的全民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稳定性。因为全民性也就意味着它要被说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全体成员所使用,这也就决定了这些词是最基本的,是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的,那它的变化也是最小的,那么它也是相对最稳定的;另一方面,从造词的基础来看,它既是最基础的,又是人们所常用的,那也就便于人们由它们作为构词原料构成新词,所以一定程度上基本词的全民性也影响着其能产性。
其次,基本词的能产性有助于增强其基本词的稳定性和全民性。
水笔:水笔杆 水笔帽 自来水笔
水银:水银塔 水银柱 水银灯
墨水:红墨水 蓝墨水 墨水笔 墨水瓶 墨水盖
水 水晶: 水晶宫 水晶体 水晶灯 水晶石
水晶镜
水平:水平尺 水平仪 水平线 水平面
香水:香水瓶 香水盖
······
正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水”可构成许多个新词,其中有的又成为基本词,从而又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于是在基本词“水”的周围便形成了庞大的“词族”,有这样“祖孙几代”庞大的词族的存在,就大大地扩大了“水”这个词的活动面,加深了它在词汇系统中的根基,巩固了它的地位,有助于增强基本词“水”的稳定性和其全民性。
再者,基本词的稳固性也给能产性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保障了其全民性。一方面,词汇里的词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们是在漫长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累积丰富起来的。所以,只有具备历史稳固性的词才有机会成为构成新词的构词材料。否则,想要构成新词是难以设想的。不难知道,人们绝不会在早已死掉了的“盄”(zhao)、“奰”(bi)、“盉”(he)、“弋”一类词的基础上构成更多的新词。只有那些有历史稳固性并且至今仍使用的“水”、“手”、“山”、“工”、“人”等基本词,才有更多的机会与新事物在不同方面发生联系,成为人们用来构成新词的材料,创造出新词。我们还以“水”为例,如果“水”这个词在秦代或汉代已经消亡了,秦、汉以后又怎能用它来作为构词材料,构成那么多的新词呢?更别说其词的能产性了。另一方面,词的稳定性决定了它所代表的事物与名称之间没有变化或变化相对较小,这也就为人们的普遍使用提供了基础,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全民性。所以说,基本词的稳固性一定程度上为能产性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并且保障了其词的全民性。
总之,稳固性、全民性、能产性这三个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基础的是全民性,因为这个特点反映的恰是基本词的本质属性,而全民性又决定了高使用频率,从而为其稳固性提供了可能,再者这两点又正好促成了基本词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因为从旧有的常用词的中间提取相应的成分组成新事物操作简便,便于记忆。反过来说,借用基本词作原料形成的新词又可以加强基本词的全民性和稳固性。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基本词的三个划分标准只能是相对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从基本词的整体来看,而不是去细究每一个基本词都是否符合这三个标准。
注释:
[1]斯大林《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5页。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4页。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8页。
参考文献:
[1]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湖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9.
[3]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4]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6.
[5]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6]杨文全.现代汉语[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1.
[7]李行健.刘叔新.词语的知识和运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11.
[8]卢英顺.现代汉语语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
[9]王庆.词汇学论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6.
[10]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