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2017-04-26李肇虎缪自丽王德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烤烟产量

李肇虎?缪自丽?王德康

摘 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质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影响不大,在16500株/hm2~23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烤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面积系数、节距增加,茎围、叶面积、单叶重减小。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当种植密度为16500株/hm2时,上等烟比例及产值最高,分别为:47.43%和38680.95元/ hm2,且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

关键词:烤烟;种植密度;产量;质量一、前言

云烟85是一个早熟品种,适于种植在生长季节较短的地区,且应及时打顶;烟株塔型,田间生长势强、生长整齐,茎叶度适中,有效叶20.9片,黑胫病、赤星病和TMV的感病较轻,抗病性较好;烤后原烟颜色桔黄,光泽度适中偏强,油分中等,叶片结构疏松,叶片厚度适中偏薄,平均單叶重9.41g,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比例协调,各项指标都在适宜范围内,综合各示范点情况,云烟85适合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种植。栽培密度对烤烟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已有过大量研究,但对于该品种在种植密度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丽江市华坪县关于该方面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因此,开展此试验以便为确定云烟85在该地区合理密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

2011年4月~2011年9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龙镇进行,该地海拔1270m。试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

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 云烟85。

3.试验设计

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设四个处理,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栽烟80株,占地面积共0.05 hm2,四周设两行保护行,占地0.008 hm2,本试验总占地面积约0.06 hm2。

处理1:行距1.2m,株距0.35m,栽烟23500株/ hm2。

处理2:行距1.2m,株距0.40m,栽烟20250株/ hm2。

处理3:行距1.2m,株距0.45m,栽烟18000株/ hm2。

对照(CK):行距1.2m,株距0.50m,栽烟16500株/ hm2。

4.栽培管理措施

2月28日播种,5月19日移栽。栽培管理按当地优质烟栽培技术规范实施,无地膜覆盖移栽。所用肥料为云叶复合肥(N-P2O5-K2O= 12:12:24)和K2SO4。各处理除种植密度不同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5.试验观察记载项目

从移栽后分别记录烟株各生育期(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封顶期、始采期、大田生育期)时间。在团棵期测量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及叶数;成熟期测量株高,有效叶数,腰叶长、宽,节距,茎围等农艺性状。烟株移栽后35~40d后,调查普通花叶病,炭疽病和气候性斑点病的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并分别计算出病情指数()。烟叶成熟后,对各小区烟叶分别采烤,计算产量,按丽江市烤烟收购价计算产值,均价和相应上中等烟比例。采烤后每处理选取X2F、B2F、C3F各3Kg,送云南省烟科所分析测试中心进行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下烤烟生育期差别不大。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其生长规律的差异逐渐显现。从移栽期到团棵期,低种植密度与高种植密度烟株生长速度基本相同;随着烤烟的不断生长,从团棵期到现蕾期,不同种植密度的烤烟生育期出现一定的差别。其中CK最早进入现蕾及封顶期,大田生育期稍短,处理1、2及3至团棵期以后生长相对缓慢。

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中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减小,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增加。

对于上部叶,处理1与CK总糖、总氮含量差异显著,处理1、2与处理3、CK还原糖含量差异极显著;对于中部叶,处理1总糖含量与CK差异显著,处理1还原糖含量与处理2、3和CK差异极显著,处理1、2总氮与处理3、CK差异显著;对于下部叶,处理1与CK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处理1总氮与处理2、3、CK差异极显著,处理2、3总氮与CK差异显著,处理1、2烟碱含量与处理3、CK差异极显著。

其中种植密度在16500株/hm2~20250株/hm2,施木克值、糖碱比、氮碱比较接近优质烟叶标准,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但以CK(16500株/hm2)最好。而种植密度为23500株/ hm2时,中、下部烟叶的糖碱比、施木克值均过大,氮碱比则过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

四、讨论

1.试验表明,烤烟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的影响在烤烟生长初期不大。在烤烟生长前期,烟株个体较小,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之间的矛盾不突出,随着烟株不断生长,植株体越来越大,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显然,种植密度小的个体其生存环境条件较密度大的个体好,所以个体发育较好。

2.试验结果得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烤烟株高、节距、叶面积系数逐渐增加,有效叶数呈增加趋势;茎围、叶片大小逐渐减小;单叶重、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产值下降,这与金海保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烤烟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些差异,可能是生态条件和品种不一样造成的,也可能是种植密度的差异还不够大,结果表现受到限制所致,建议接下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3.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叶中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呈减小趋势,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呈增加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一致。

4.在实施过程中,育苗时由于剪叶、断根等措施不合理,导致移栽时有一部分弱苗存在,移栽后又因为水肥管理不当,造成烟苗存活率不高,并多次进行补苗,因此,烟株大田期生长整齐度差,移栽后雨水多,导致气候性斑点病发病较重,且本试验对病情指数的调查只做了一次,故该试验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试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结语

1.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生影响。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在烤烟生长初期不大,随着烟株的生长,影响逐渐显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烤烟株高、节距、叶面积系数逐渐增加,有效叶数呈增加趋势,茎围、叶片大小逐渐减小;烤烟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及单叶重逐渐降低,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当种植密度为16500株/ hm2时,烟株的产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2.种植密度对烤烟病情指数有一定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烤烟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病程度逐渐增大,炭疽病发病程度呈上升趋势。

3.种植密度的不同,影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减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增加。其中种植密度为16500株/ hm2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较协调,可用性强。而种植密度为23500株/ hm2时,中、下部烟叶的糖碱比、施木克值均过大,氮碱比过低,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烤烟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