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大学生“谈”情“说”爱

2017-04-26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爱情观实践教学

【摘要】在大学生恋爱观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去进行一场恋爱体验,那么该如何设计实践性教学,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理念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爱情观 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30-02

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7月发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再次强调,各高校必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由此,在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一些教学专题,譬如“理想信念”、“爱国”、法律常识等比较容易涉及实践环节,而在大学生恋爱观教学中,我们无法让学生去进行一场恋爱体验,因此针对如何设计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接受教学理念,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传统课堂的“爱情观”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书本,从爱情的定义、特征以及大学生恋爱中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解。虽然内容很重要,但纸上谈兵的空讲模式,很难让理论“内化于心”,更不要说“外化于行”。毕竟,每个人在恋爱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在理论中一一找到答案。关于爱情的懵懂和一知半解,使很多学生在处理情感问题上有很多随意性,导致一些错误的发生,影响学业甚至改变了人生。

二、“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探索

正确恋爱观的灌输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也不能只为单纯的“走出课堂”而实践,必须要明确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科学而周密地策划实践教学方案,使其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实际效果。为此,本理论的实践教学分“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及“课堂延续”三个环节。

1.课前实践准备

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恋爱心理,在正式授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制作恋爱问卷,在校园里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出的数据,引导他们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实践所关联的恋爱观理论内容等。教师要对课前的实践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行清晰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前实践活动的实效。

另一方面,在课前开展“我父母的爱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访自己的父母,回归自己成长的家庭,反观父母的恋爱与婚姻,总结通过成功恋爱走向成功婚姻的必备特质。

2.课堂实践授课

课堂内的实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一场“故事会”来引入新课,在故事中引发他们理解恋爱的含义。由调查问卷,引发学生自己总结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这些动机的好坏。由学生课前的实践结果来总结新课理论,无疑对学生有更直接的吸引力。第二,抓住学生的情感点。根据大学生情感丰富而波动的心理,设计诸如“大学里谈恋爱会得到什么?”“大学里谈恋爱会失去什么?”这样的实践讨论主题,唤起学生参与实践讨论的激情,满足学生的正当感情需要,形成正确的选择。比起教师直接告知大学里该不该谈恋爱,这样的实践性讨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实践教学更是学生理性情感体验的场域,情感深化和发展的载体。第三,抓住学生的困惑点。 从什么是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大学到底要不要谈恋爱,怎么谈恋爱,以及区分异性友谊与爱情这五方面展开课堂大讨论,通过各种情景假设,让学生去实践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爱的能力。譬如,在讲授“选择对象要冷静”的知识点时,设置“网恋可以尝试吗?”“该如何拒绝他人的追求?”等场景;在讲授“表达爱情要含蓄”的知识点时,设置“如何表白最能打动她?”“在校园里搂搂抱抱合适吗?”等场景;在讲授“爱情要忠贞、理智与和谐”的知识点时,设置“男友约我周末出去开房怎么办?”“女友老是耍小脾气怎么办”等场景;在讲授“失恋不失志不失德”的知识点时,设置“表白被无情的拒绝了怎么办?”“我们的爱情不被家人认可怎么办”等场景,以上场景通过文字描述或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情景再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到恋爱中的种种困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课后实践延续

为了防止学生课后没多久就抛之脑后,专門设置课堂延伸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分两步,一是在听课后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把当天听课的感想和决心对未来的自己做个提醒。这封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课堂的体验感受进行总结,要求主题明确、独立思考、感悟深刻。写好交给老师,由老师一年后统一寄出;二是在每年思品课的教学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新生,把自己在爱情上的经验教训或感悟寄语师弟师妹。这样,在给下一届学生讲授该知识点时,又多了一份来自同龄人情真意切的嘱托,这样的现身说法往往比教师的言语更有影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三、“爱情观”教学师生互动贯穿实践主题

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更加考验任课教师的责任和智慧。爱情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主题,教师在课后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答疑和互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譬如可以要求学生关注其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言论,教师要在公众平台上摆明观点,展开讨论并密切关注学生的留言,发现不恰当的言论,及时沟通。这样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能长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

“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注意全方位、综合性并贯穿全过程。既要综合考核学生对待课前实践、课内实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态度与参与热情,又要考察他们能否把所学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但要关注调查问卷等实践成果的质量,还要关注他们在参与过程中的投入与表现,尤其是检查他们在解决实际恋爱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评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班级小组成员。比如那些在课堂上信誓旦旦远离不文明恋爱举止,课后却抛之脑后,恋爱行为不雅,恋爱观念扭曲的学生,是要在学期末的小组成员互评中降低分数的。

笔者在“爱情观”创新实践教学探索上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会将教师作为普通的“说教者”而加以排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授课效果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恋爱观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专题创新实践教学,可以经一步推广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其他专题上,这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不断提高课程的时效性,使实践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走出教室进行参观访问,而是贯穿每一个专题的课前、课中与课后。

参考文献:

[1] 白海燕.“我从何处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12卷123-127.

[2] 张慧敏,杨帆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10 56-59.

[3]杨艳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81-84.

作者简介:王艳(1980—),女(汉族),讲师,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情观实践教学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