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调查探析

2017-04-26徐静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隐私权大学生

徐静

【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地位由过去的义务主体转向权利主体。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宁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隐私权、参与权、评价权等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尤其关注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权利。

【关键词】权利意识;隐私权;公平权;大学生

近些年,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且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以“大学生”和“权利意识”检索词,共有476篇相关论文,其中硕士论文72篇,博士论文8篇,研究内容多集中在青年的权利意识方面。从1988年到2000年以前共计27篇,平均每年刊发2篇文章,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及其权利意识没有问题,另外一种是权利问题尚不是社会主流问题,还未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以后至今,共449篇,平均每年30篇以上。这其中以主流媒体——报纸刊发的相关评论及学术争鸣文章46篇,包括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论坛、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重庆日报、社会科学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浙江法制报等举足轻重的媒体刊物。对于大学生而言,当下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正在不断加强,但仍然比较薄弱,同时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待通过相关教育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1、基本概念

“大学生的权利”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有所不同。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在校大学生的权利,这个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说法。该规定明确了学生在校期间享有隐私权、参与权、公平权。大学生的权益意识有很多,便于研究和发现问题,本文的研究选择隐私权、公平权、参与权、选择权。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隐私权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大学生、隐私权”为主题可以搜到相关文章68篇,基本都是基于大学生的隐私权和法律保护为内容的,对于什么是大学生的隐私权,从上述文章中可以归纳为:大学生隐私权是指大学生依法享有的对其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法学意义上的隐私,又称为私人生活秘密,是指与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为人知晓的私人生活。当隐私被法律化、权利化之时,其就转变为了我们所熟悉的隐私权。

基于大学生的参与权的研究是近年来大学生权利意识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一块阵地,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大学生、参与权”为主题可以找到相关研究文章267篇,分别是从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参与高校管理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使参与权或者参与权保护的理论诉求、现实状况和路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大学生的参与权,顾名思义,就是大学生作为公民有依照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管理和决策,参与权更多与公民行动与公共实践有关系,包括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管理参与与决策参与。

公正评价权相对于其他两个权利,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样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为例,以“大学生、公正评价权”为主题可以找到相关文章33篇,且关于大学生公正评价权的研究也是很晚的事,是从2009年才有相关的研究文章的。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形式,重点对本校大学生的隐私权、参与权、公正评价权等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研究对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涉及学生有没有积极的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及发展的意识,学生是否认可学校约请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学生应在哪些方面介入学校更合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等方面。本次调查问卷样本发放数量为100份,回收率10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访谈对象为本校的12名本科生,其中学生干部5名,这里面的部分学生干部兼任校学生会干部。其余访谈对象是随机抽查的,涉及五个院系的不同的专业的学生,随机访谈的地点分别是教室、餐厅、图书馆和操场等不同场所的不同学生,其中6名同学是完全陌生的。访谈主要涉及的问题是调查学生的隐私权和公正评价权。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在校大学生,包括一年级20人,二年级30人,三年级25人,四年级25人,共100人。调查问卷包括6个问题,内容为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及发展的意识,学生是否认可学校约请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学生应在哪些方面介入学校更合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等。笔者试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了解本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参与学校管理、行使自己参与权的意识。

三、研究结果

1、隐私权的调查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在贫困生基本信息的公开、学生宿舍的搜寻违章品、学生通信信息的泄露、学生成绩的公开等方面的权利意识比较强。

(1)贫困生基本信息的公开

访谈结果显示,98%的同学表示,贫困生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信息,如果公开贫困生的个人信息属于侵犯了其隐私权。较多的学生认为学校相关部门对贫困生个人信息处理不当,存在泄露信息的情况。这种状况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对贫困生信息的不保护或者保护不到位有關,作为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对贫困生的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大家隐私权的不尊重就显示出帮助中的不尊重,这应该是需要提请注意的。

(2)学生宿舍搜查违规品

访谈中,有7位同学明确表示他们经受过学校在他们不在的情况下对宿舍的搜查,这其中的4位认为这是学校查处学生宿舍的违章品,是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可以理解;3名同学明确表示这是对他们隐私权的侵犯,当笔者提到这是考虑学生的安全才搜查的时,他们认为搜查完全可以在学生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他们不在场,谁知道搜查者都搜查了他们的哪些东西,他们强调这可是自己的私人空间,是有秘密的。有3名同学没有经过被搜查的经过,但普遍认为,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别人的空间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

(3)学生通讯信息的泄露

在访谈的十二位同学中,大家普遍认为学生通讯信息的泄露是学校和通讯管理部门共同的行为。在访谈中,大家公认通讯信息是学生的隐私,对于学生通讯信息的泄露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大家谈到,学生使用的电话卡是学校在学生被录取后就直接配发使用的,而这些信息本应该只有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知道,不应该泄露。学生通讯信息的泄露给学生带来很多的麻烦,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会直接扰乱学生的情绪,更有甚者,会使学生上当受骗,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学生成绩的公开

访谈中,关于学生成绩被公布,算不算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其中6位同学认为这是积极的一面、光荣的一面,可以公开,不应当是侵犯隐私权。他们的观点是,学生成绩公开是公平公正的体现,也是学生知情权的体现,有利于督促大家努力学习,对学校好的事鼓励,对学习弱的则是鞭策。其他6位同学认为学生成绩和其他相关信息都是学生的隐私,不应公布于众,其基本的理由是:公开成绩是给学校好的同学撑面子,而对学习较弱的同学是一种打击,他们强调,无论怎么说,同一个班级总会有学习的好与不好之分,公开学习成绩是故意揭学习不好的学生的伤疤。

2、大学生参与权的调查研究

本主题的研究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相关话题的预设,样本数为100份。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涉及“您认为您应当参与学校的管理吗?”这个问题,有75人说应当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占总人数的75%,有20人回答说不清,而只有5人说不应当参与,占总人数的5%。涉及“你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参与管理实际情况的满意程度”,学生满意的人数有11人,比较满意的有26人,一般满意的人数最多有40人,不太满意的人数有18人,不满意的人数有5人。从上述的统计数据中可知:在调查的人数中,有高达40%的人对学校参与度的回答是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调查人数23%,而对学生参与度感到满意的学生仅仅占到11%。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你参与的程度”,比较多的参加过的有4人,但是比较深入的有8人,象征性的参加过的有38人,几乎没有参加过的有50人,象征性参加和几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占总人数几乎达到88%,而比较多的参加过的仅占4%,这说明学生普遍参与度不高。涉及到“教师评价管理、课程管理、学生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图书馆管理等方面”,大家选择最多的是教师的评价管理为100%。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师评价管理方面,学生参与的比例是最高的。

此外,在涉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高达61%的学生表示他们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参与的保障机制,有20%的学生则表示学校不承认学生有参与的权利是最大障碍,仅有19%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必要参与或没有参与的能力。开放题目“你认为什么样的机制有利于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回答最多的是“由全体学生自己投票决定”,多的是成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代表由学生自己选定。

四、公正评价权的调查研究

评价权的范围是比较广泛,一般釆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品行道德的评价、身体素质的评价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笔者在对12名同学进行访谈涉及到学生的公正评价权,主要是对学生在学校的成绩评价和品行评价方面,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方面。

1、对大学生的品行的评价存在不公的现象

通过访谈调查,大家对“德育分”的评价存在很多的不满,认为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表现在德育分的评价存在很多不能公开的内容。比如大家一致认为班干部的德育分比普通同学的德育分要高很多,并且这直接影响到奖学金的评定,本来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反而拿不到最高的奖学金。而德育分的评定是参与学院、学校的重大活动,而普通同学本来就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这样的评定就非常不公平。有同学提出,如果这样做德育分的评定,最好的方式就是班干部让大家轮流来做。另外,大家认为学生品行的评价多集中在学生管理部门而不是教学部门,班干部和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同学反而能在学生管理队伍面前取得好的印象,评价就高。在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高校虽然培养人才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有一个准绳,那就是学习,否则,高校会形成投机取巧的场所,培养出善于投机钻营的人来。

2、学业评价上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

通过访谈调查,对于“学校在成绩的评价方面公平与否”的问题,67%的同学都回答存在不公平现象。大家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由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和期末成绩。有的同学取笑说,那些期末成绩非常低的同学有时反而比期末成绩高的同学的平时成绩高。说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打出来的分。部分同学认为,任课老师有的也打人情分,现在的考察课比较多,反而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业水平,考察课很多老师都打人情分,比如,班干部的成绩一般都高,或者和老师关系比较近的学生的成绩就会高。学生要求教师对自己在校学校期间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有个公平、客观、真实的评价,因为这些都会记录在成绩档案中,但实际上会出现一些不够客观的评价。

五、结语

从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基本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在日渐增强,并且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呼声,这应该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极好表现。如何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并赋予大学生相应的行使权利的机会,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青年行使和争取自己各项权利的意识,这将对于个人发展、国家昌盛、民族振兴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志祥. 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2] 刘爱东. 大学生权利与权利保障[D]. 苏州: 苏州大学, 2003.

[3] 郑莉佳. 当代中国大学生权利意识研究[D].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 张杰丽. 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 于蘇静. 河南大学生权利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0.

[6] 朱斌. 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及其觉醒[J]. 高教与经济, 2010(1):33-36.

[7] 董 生. 论高校管理中大学生隐私权保护[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3(3):58-62.

[8] 童 娟. 论大学生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10.

[9] 张 强, 赵乐静.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权益问题探讨——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 2011(3):218-222.

[10] 胡 萌. 大学生权利现状调查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隐私权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患者隐私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内外隐私权的发展与保护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隐私权若干法律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