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矛盾分析法浅析人性之善恶

2017-04-26惠琴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统一

摘 要:人本性有善有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善和恶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的本性不断发展,而人本性和外在环境的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是有智慧、有高级理性思维、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繁衍,人类必须有深入骨髓的本能和信仰:人本性固然有善有恶,人类最终向善。

关键词:人本性;善;恶;对立;统一;向善

作者简介:惠琴(1985.1-),女,江苏苏州人,汉族,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中圖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2

研究人类的本质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1]古往今来,关于人本性之善恶的探讨经久不衰,众说纷纭。所有人都试图探索人性,寻找走向人类社会和平的途径和方法。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最为著名。在西方,人们对人本性之善恶的探讨同样激烈,以近代黑格尔辩证法的善恶论最为世人震撼。人性是善是恶?

一、无恶焉有善?无善焉有恶?

在《孟子·告子上》中,公都子讲述了古代关于人性论的三种主流观点。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2]这三种主流的观点如下:性无善、无不善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这三种观点没有从人本性上谈善恶。

“性善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3]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我固有之,是善的本源的四端,并通过大量现实中的经验性事例来论证人本性是善的。

与孟子 “性善论”截然相反的就是荀子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善”是后天人为的。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否定和批评,认为“性”恶和“伪”的善是一对矛盾,必须通过“化性起伪”,才能解决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不管是孟子的人性善还是荀子人性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肯定人的本性中只有一面,而否定另一面。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4]试问无恶焉有善?无善焉有恶?人的本性中只有善或者只有恶吗?人本性善,那么恶是外来影响的?人本性恶,那善是如何来的呢?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善和恶是对立统一的。人的本性要么无善也无恶,要么有善也有恶。

二、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人性之善恶

人本性中的善、恶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近代西方历史中,对人本性中善、恶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往往和宗教殊途同归。然而,这种人本性之善恶不是人类诞生之日起固有的。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中,在人类社会悠久的变迁中,人性中才真正有了明确的善恶。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一种能被社会影响塑造成许多表现形式的潜在能力……侵略性不是人类与生俱来和不可变更的特征,而是一个鼓励侵略的时候环境的产物。”[5]而中国的老子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6]。“无”是天地之始基,这里的无并不是虚空和虚无,而是在孕育尚未形成的“无”。而“有”万物逐渐形成的“有”。老子的恶“无”和“有”就是对立统一的,也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本文认为善和恶的本性正如老子的“无”和“有”,人类诞生之日起,人本性之中虽然还未完全形成并且这种因子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才慢慢形成人性的善恶。这种善恶是先天和后天社会、先验和经验结合的产物。

人本性有善有恶。一切事物本身都是自在矛盾。人性的矛盾就是善和恶的矛盾,这是由事物发展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的。善恶同时存在于人本性之中,对立而同一。一方面,善和恶具有统一性。善相对于恶而存在,恶要依附善的存在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另一方面善和恶又是相互否定的、相互对立的。

“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加伟大得多的思想。”[8]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大多数思想家都倾向于承认人本性中善的存在,而不承认恶的存在。如果把“恶”放在矛盾的对立关系中看成是“善”的对立面,视为伦理道德中向善、前进的反面,它就成为社会彰显正能量必须去除的否定理论,这样“恶”也就是成立扬善去恶、社会进步的“动力”。黑格尔就从这一突破点上开始揭示了人本性恶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一种人本性善和恶的辩证法。黑格尔更伟大的贡献正是在于揭示出正是由于善恶的差别和对立而产生的否定和斗争导致善和恶双方的统一体不断破裂和发展,从而出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现象,也就有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根据。善和恶的斗争是永恒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因为善和恶的存在本身就是由条件的,而善和恶的对立是从出生之日就存在的,无条件的。善和恶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的本性不断发展,促使人类的不断进化。

三、人本性有善有恶,人类最终向善

人本性有善有恶,可以为善或为恶。这是因为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所处的主导型地位决定的。人至于哪一方占主导地位,则是由人的本性和外在力量斗争的结果。根据辩证法的法则,只要有人本性的存在,那就存在人本性之外的存在,这两方面也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的结果才是人类之所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两对矛盾只要人类存在基本上无法被消灭。

有人为善,有人为恶。但人是有智慧、有高级理性思维、有自我反思和控制的动物。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并非不可避免。“战争的发生不是因为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又是由人类组成,因为它可以由人类重新构建。”从人类的普遍性来讲,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繁衍,人类存在时必须有一个深入骨髓的本能和信仰,那就是:人类社会最终向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

一方面,必需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人善恶的本性决定了人有教育成为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对人性本质的思考时引用了阿什利·蒙塔古的一段话:“毋庸置疑,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各种行为的潜能,但这些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式则要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即取决于学习。……我们真正继承的是塑造和完善自身的能力,我们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自己命运的主宰。”[9]人和人类社会可以在人善的本性指引下,在教育人类向善的引导中,和谐相处,向善发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要德治和法治不断健全。人类社会努力发展和形成一定的伦理规范并用来引导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范,不断深思和承担起人类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法律制度。

正确处理人性内在的矛盾和人性内在和外在环境的矛盾,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等途径来引导人本性善而为善、向善,人类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辉煌。

注释:

[1][5][9]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全球通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

[2] [3]孔丘、孟轲.《论语·孟子》[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285.

[4] [6]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2-3.

[7]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5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233.

猜你喜欢

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合理构造 简洁求解——协调统一解决复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统一数量再比较
需要建立统一的健康价值观
统一刑事法学之提倡
BIM与3D GIS集成中视点统一探讨
UC统一通信在高速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