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将行凶杀人,毛泽东与蒋介石如何处置
2017-04-26
公判大会上,胡耀邦等人代表全国人民对犯罪嫌疑人黄克功提起公诉,审判长雷经天则宣读了毛泽东的来信,其中的一句话震撼了全场,也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有时候,坏事也成双。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关头,蒋介石和毛泽东摊上了类似的倒霉事:蒋的爱将杀了妻子,毛的爱将杀了女友。两个凶手的地位、背景、作案动机和作案手段高度相似,两人甚至还在战场上交过手。
命案发生后,举国哗然,舆情汹涌,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南京和延安,等待毛与蒋给个说法。
三声枪响
张灵甫,后来是号称蒋介石御林军的74师中将师长,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共产党军队击毙。而在1936年,这个前程无量的国军英才亲手杀妻,竟然因为一句玩笑。
张灵甫是北京大学和黄埔军校的高材生,状貌堂堂、风流倜傥,写得一手好字。加上蒋介石的悉心栽培,他很快在川陕前线脱颖而出,不几年由排长升至团长。在此之前,与貌美如花的川妹子吴海兰结为连理。不久女儿出生,一家人甜甜蜜蜜,难分难离。军人生涯注定聚少离多,张灵甫人在前线,心在西安。
一天,一个老乡探家归来,张灵甫热切地打听妻女的情况。老乡故作惊讶地说:“你还不知道啊?”张灵甫一听楞了,连忙问咋回事。老乡看他的样子很好玩,索性把玩笑开到底:“海兰又漂亮又有文化,你又老不回家……”张灵甫脸色煞白,再没说话。
转眼春节快到了,张灵甫请假回家过年。小夫妻办年货、看亲友,出双入对,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除夕那天,吴海兰正准备包饺子,张灵甫把她叫到后院,两人发生了短暂而激烈的争吵。张灵甫拔出手枪,对准妻子的脑袋就是一枪。然后丢下几个月大的女儿,若无其事地回部队去了。
国军团长张灵甫在西安行凶的时候,在三百公里外的延安,红军的团级干部黄克功正在为终身大事发愁。此刻他不会想到,他即将成为革命队伍里的“张灵甫”。
黄克功上过井冈山,走过万里长征,在意义非凡的娄山关战役中立了头功,在延安深受组织重视和群众尊敬。唯一的心病是,看到战友们成双成对,黄克功羡慕不已,内心很着急。谁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美丽的太原女孩子刘茜来到革命圣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员队队长正是黄克功。
黄克功激情如火,用农家子弟能想到的所有办法追刘茜。刘茜十分感动,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在爱情的滋养下,刘茜迅速成长为“年龄最小,表现最好”的学员,多次要求上前线打鬼子。
随着热恋的自然降温,两个人的差异开始显现。一个是不识字的苦孩子,一个是家境殷实的学生妹,共同语言不多,天生障碍难免。黄克功嘴笨,刘茜闹小脾气的时候,他一句好听的话都不会说。只要刘茜同男生一起活动,黄克功就疑神疑鬼,大发雷霆,刘茜很烦恼。
正在冷战之中,组织上将刘茜等学员划入陕北公学继续学习,见面不方便了。在往来书信中,黄克功不是倾诉衷肠,而是反复指责刘茜又跟谁在一起了。刘茜开始还解释,后来越发反感,最后干脆提出分手。
一个人人敬重的红色英雄,竟然被黄毛丫头甩了!黄克功急火攻心,痛不欲生。1937年10月5日晚,黄克功又发现刘茜跟男同学在一起,怒火中烧,推推搡搡把刘茜拉走。到了延河边,他咬牙切齿地下达命令,就像在战场上那样:“咱俩明天结婚!”16岁的刘茜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嫁给谁也不嫁给你!”
黄克功暴跳如雷,拽出寒光闪闪的勃朗宁手枪对着刘茜:“同意不同意?”刘茜气愤地回答:“做梦去吧。”话音刚落,枪真的响了。刘茜忍着剧痛大呼救命,黄克功慌乱中再次扣动扳机……两声枪响之后,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陨。
一样纠结
是“护犊子”还是“斩马谡”?共同的难题摆到了两党领袖面前。
蒋介石不是不知道按律当斩,他有他的纠结。
张灵甫的罪恶确实令人发指,连受害人遗体都不处理便扬长而去,突破了人们的心理底线。联想到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陕西各界乃至全国人民都发出了怒吼,强烈要求杀人偿命。
吳海兰家属到处告状,虽然没有法院敢立案,却引起了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的同情,她把状子直接寄给了宋美龄。宋美龄正在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中唱主角,觉得视而不见不好看。她巧妙地把状子连同张灵甫的陈情书,一同递给了全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张灵甫的辩解对蒋介石很有说服力,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吴海兰偷了军用地图,她哥哥是共产党!
张灵甫人脉广泛,蒋介石家说客盈门。有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张灵甫应该死在战场上。为一个女人损失一员大将,实在不值得。
另一边,毛泽东的内心更是波涛万丈。
他是一个念旧的人,后来离开延安的时候,竟舍不得扔掉一根粗糙的拐杖。那是警卫员用树枝制成的,陪伴他走遍了陕北。黄克功与毛泽东缘分特别深,远非一根拐杖可比。跟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时候,黄克功还是个孩子。在漫长而危机四伏的长征途中,这个忠诚憨直的卫士一直死守着毛泽东,共患难中建立的感情非比寻常。
黄克功在战场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可是却捅了天大的篓子,全国人民怎么看?共产党失去民心还有什么?国民党好像吃了兴奋剂,完全忘掉了张灵甫事件,报刊电台借题发挥推波助澜,攻击边区政府无法无天、蹂躏人权,把延安描绘成人间地狱。
党内有的领导干部对黄克功惋惜不已,还去监狱探视。一些人抱怨女人是祸水,把英雄害惨了。有的基层干部含泪建议,刘茜遇害已经损失了一个宝贵力量,不如好好抚恤刘茜家属,让黄克功上前线赎罪吧。黄克功自己也写信给毛泽东,希望看在过去的份上,给他血洒沙场的机会。
甚至在中央已经决定之后,还有领导干部找毛泽东做工作。毛泽东终于爆发了,他拍着桌子怒吼:这是什么问题?这是什么问题?我们是共产党吗?
两种结局
吴海兰家的状子和张灵甫的信,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了好多天。蒋介石有一天终于想明白了,他敲敲桌子说:岂有此理,给我关起来。
下面心领神会,把张灵甫送到南京虎桥军人模范监狱,好吃好喝伺候着。从第二天起,许多高官都以探监为名,不断向张灵甫求墨宝。张灵甫有求必应,在监狱中潇潇洒洒地写了两年狂草。
卢沟桥畔枪声一响,胡宗南立马来见蒋介石: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张灵甫该干活了。蒋介石就坡下驴,欣然签发特赦令。于是,张灵甫大摇大摆地迈出监狱,上了迎接他的小汽车。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张钟麟”改为“张灵甫”,穿上笔挺的军官制服,先恢复团长职务,后不断得到提升,俨然变成了救生民于水火的民族英雄。
当年,就在黄克功枪杀刘茜后的一周,延河边上又一声枪响,黄克功被执行死刑。
公判大会上,胡耀邦等人代表全国人民对犯罪嫌疑人黄克功提起公诉,审判长雷经天则宣读了毛泽东的来信,其中的一句话震撼了全场,也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张灵甫后来在抗战中打过一些硬仗,想必蒋介石以为当初的选择是得了大便宜,他很享受用权力玩弄法律的快感。但是他不知道,公平正义是人民对统治者最低和最根深蒂固的期待,古来如此。一旦统治者不让法律变成人人信赖的天平,仅仅当成护短的盾牌、对付人民的长矛,统治者立即就丧失了执政资格,丧失了人心。张灵甫射出的子弹不但杀死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还继续向前飞,飞向总统府的宝座。
按照黄克功的资历和能力,如他不死,一定会出现在1955年授銜的共和国将帅名单中,但毛泽东跟蒋介石算的不是一本账。毛泽东曾从哲学层面对黄克功案进行总结:黄克功枪杀刘茜,是一次否定,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坏影响。我们对黄克功处以极刑,是否定之否定,挽回了影响,群众更拥护我们了。
毛泽东毅然决定“挥泪斩马谡”,让人民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李公朴当时发表的评论传递了人民的感受:“它为将来的新中国建立了好的法律的榜样。”有人亲眼看到,延安公判大会进行的时候,毛泽东一直站在远处张望、倾听、徘徊沉思。雷经天宣读判决书话音刚落,毛泽东果断回过身去,背着双手,沿着清澈的延河稳稳地走,朝着西柏坡、朝着北京、朝着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