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的机制
2017-04-26吕丽茹陈静
吕丽茹+陈静
摘要: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基础是基于情感、寻求共同利益、寻求共赢。中职学校和企业遵循一致性、系统性、过程性的原则,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组织结构,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的实现。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基础是基于情感、寻求共同利益、寻求共赢。中职学校和企业遵循一致性、系统性、过程性的原则,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互惠互利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促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的实现。具备了以上前提,可以给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带来一些效应,但要保证中职学校和企业和长效协同还需要战略整合及相应的反馈机制。
一、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基础和原则
(一)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的基础
传统的校企合作开展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基于个人情感的合作;二是基于对第三方责任的合作。不管是基于感情还是责任的校企合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校企合作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促进了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校企合作隐含深重危机,一旦利益高于情感或者第三方不作为,校企合作就会陷入危机。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效应要想长久维持下去,两者之间就必须有互惠互利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找出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对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双方各自的利益。
(二)协同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则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协同培养需要中职学校和企业遵循一致性、系统性、过程性的原则。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的目标一致是指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中职学校和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认同一致。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为一个系统,必须从协同之后的系统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在不断积累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培养。
二、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的运行方式
(一)整合现有资源
学校与企业进行协同,提供的资源是互补的。在企业与中职学校协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企业提供物质、财力、人力、社会等资源,所获取的是智力支持、技术改造和创新等;中职学校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所获取的是财力支持、先进的设备、技术内容革新等。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共同利益。
物质资源是有形可见的,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物质资源即固定设备的最大限度的互为利用是协同的重要形式。中职学校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物质资源优势。人力资源的转移和共享是隐性知识协同的重要形式,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效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共享信息,中职学校和企业都能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和整个协同操作的运作情况,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与市场应变的灵敏度。
(二)优化组织结构
为了促成中职学校和企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协同需要变革组织结构。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采用的是以职能为核心的传统的垂直组织,往往由于片面追求某一职能目标而忽略了大局的整体利益。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富有弹性的流动型组织。为了消除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阻碍,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可进行无边界管理,使组织间的协调成本降低,使中职学校和企业具有柔性化的动态组织机构,像生物系统一样灵活应对环境的各种变化,由传统型内部模式逐步走向科学系统的无缝化管理模式。
三、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寻求协同主体的同质性
并非任意一个企业和一个中职学校就能协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注意找到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同质性。中职学校要摸清区域范围内与本校发展同步的优势产业与技术分布在哪些企业,选择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企业,结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此外,中职学校要寻求真正能与中职学校协同起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企业。不以企业的规模、效益、竞争力来作为标准,而应以能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效作为出发点寻求企业进行协同。
(二)明确中职学校和企业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要在共享关键资源和捍卫自身利益之间掌握平衡:既不能只顾个体的发展,也不能将本企业或本学校的情况完全寄予协同。双方经过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协同中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合理设置相应环节,节约成本,追求最高效益。中职学校和企业要创设通畅的沟通交流机制,按期交换对合作进展、问题等的想法,保障中职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明确各自职责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形成合力。
(三)准确评价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高低主要是比较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差异,更看重的是质化结果而不是量化过程。由于中职学校和企业协同的分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中职学校和企业内部战略上形成冲突,在协同过程中只关注本企业或本校的利益,而忽视了协同整体的利益;或是将资源重点放在实现自身目标上,无视协同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明确协同是否有效应的根据是随着协同的进行协同整体在协同前后两个时间段的效应比较。
(四)避免协同的负效应
协同所带来的效应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协同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所产生的效应也具有不确定性。关注协同产生的正负效应是提醒中职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者在协同中采用变通的对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要想避免协同的负效应,必须处理好中职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分配。中職学校和企业需加强组织机构、协调机制、组织制度方面的建设谨防协同负效应。
参考文献
[1][德]H.哈肯,徐锡申等译.协同学引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2.
[2]杨路.校企协同的内涵与模式[J].理论界,2012.
[3]李耀麟.高职校企协同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