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2017-04-26赵文素
赵文素
长期以来,河北省对口高考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而作文中占60分,占尽了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有校园民谣曾写道: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三点更甚。特别是作文教学,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谈作色变”,老师看作文也是头疼之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直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困境,分析其原因,探讨其突围的路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困境及原因分析
每次作文,布置过程中,学生是抗拒的,“老师,别写了”是他们的哀求;收作文,是难的,需要科代表一催再催;老师批阅时,是苦恼的:看到的是辞不达意,文不成句,结构松散,语言苍白。一部分同学,写文章刚开始,寥寥几笔便煞了尾。中职学生的作文呈现出懒洋洋的状态,毫无激情可言。学生的写作,到底难在哪里,卡在何处,怕在何方?作文一名职校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
主观上,是学生思维的懒惰。他们是“怕”写作文的。百度上给出了“怕”的哲学解释———害怕来自心理的恐惧,恐惧却是来自人们对事物的无知。所以,害怕是人面对自己的无知的恐惧。从字面趣解,“怕”是一个形声字,从心从白,心里空白,便会害怕。作文以立意为上。写作是思维的外现,所以“怕”折射出了学生思想的苍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足,阅历浅,视野窄,经验少;另一方面遇到问题不做深入思考,不肯深入探究,没有耐心,缺乏耐性。所以致使写作时不知如何立意,不知如何构思,没有动笔写作就紧张、失望,产生畏难情绪,抗拒心理。时日长久,就必然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产生惰性并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客观上,他们是被老师“被遗忘的角落”。首先进入职校的学生,文化课分数低,是被普高拒之门外的。他们大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构成中他们多被定义为学困生或双差生。可想而知,在初中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得不到老师的赞许与承认,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是必然受到压抑的。因此,每当作文时,有的学生是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弃不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后的“作文难”的现象。再有训练的多少和训练方法的適度与否也都直接关涉着学生写作的兴趣的有无,作文质量的优劣。还有职中课本,三年三本书,共78篇课文,没有相应的课外读本,也是他们阅读贫乏的原因。
二、突围路径探究
(一)关注心理,以赏识润泽其心灵培养其习惯
美国作家安?拉莫特在《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说:“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岁,第二天得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进展。当时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后来身为作家的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是作者给初学写作者关于写作心态的一个建议。别急,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写作便是如此,按部就班地写。“坐下来,试着在每天差不多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前。这是训练自己的潜意识动起来的方法。”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开始写的时候,是困难的,是畏惧的,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有耐心。告诉他们敢写、开始写便是进步呢。当然,下一步还要告诉学生坚持才会越写越好。滴水穿石,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学生能否坚持下去,取决于师生双方。
(二)重视积累,以阅读增广其知识拓展其视野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中,“米”是素材,是学识,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而学生作文的“米”从何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千曲”“千剑”强调了一个量的积累。对学生来说,素材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只有勤观察,多阅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可写点”,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也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厚积薄发”更强调了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只有积累多了,有了一定的感悟,才能有东西可输出。
当然,“食材”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黛玉告诉香菱:“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王维、杜甫、李白都是大家名家,所以,学生阅读的过程,也要读名家,读名著,才不致走弯路,积累的“食材”才优,才精。
(三)注重训练,以范文引导其结构丰富其语言
作文的训练其实是“道”的训练和“术”的训练;是思维模式的训练和结构模式的训练。
“道”的训练是先训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只有有心,才可能具有发现的慧眼。做有心人,要有善感的心灵,悲悯的情怀;要善于观察生活,有心得随时记录。要观察身边熟悉的人,也要观察陌生人;学习古人,学习今人。我的作文训练便从身边写起,写身边的牛人,也身边的小人物;写身边最美的人,也写身边最美的事、最美的景。如何写好,更在于学生思考的深度。
“术”的训练在技巧。对职中生,要选取那些简洁而又可行的方法。比如对学生记叙文结构的训练,我选取了线性结构和块状结构的的模式,让学生有本可依,有据可抓。议论文也是三四种模式为重点反复练习。
学生“食材”有了,“柴”有了,要做成饭,做成美味的饭,还得自己动手,多做,勤做,在做中改进。叶圣陶先生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更要明确写作要求、评分标准,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一步步反复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不断上升。
以上是我对中职作文教学困境及突围路径的思索,思考还不够全面,措施还很不完善,训练还不够系统和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