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土建类专业“双证制”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方案研究
2017-04-26赵楠李万渠刘勇杰
赵楠+李万渠+刘勇杰
摘要: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育人机制,培养能设计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土建类专业“4+2+X”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实习板块、综合实训板块、工学结合课程板块和职业素养课程板块四个板块,职业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制”和职业技能竞赛、素质拓展训练、素质养成和科技创新等X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逐渐形成了一套“双证制”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方案。
关键词:“4+2+X”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评价机制管理制度认证系统
一、“双证制”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方案简介。
(一)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我国职业教育先后借鉴学习了发达国家的一些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在这些众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几乎都提出了“双证制”要求。高职土建类专业“4+2+X”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校内外两个育人环境。其内涵是学生前两年通过四个板块和X综合素质在校内校外学习、实训和锻炼,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从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等全面的培养学生,使学生出了校门即能上岗又能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该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为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的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二)课程体系
构建一个与人才培养方案相接轨的“双证制”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双证融通的进一步工作。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吸收现场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按职业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形成职业素质课程体系、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体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体系、职业拓展课程体系、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专业教学计划以职业资格标准重组了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形成高职课程对职业资格标准在教学内涵上的涵盖关系和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双证制”专业教学计划[1]。
(三)课程标准
“双证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是知识点或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教师和用人单位共同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形成“双证制”的课程标准,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使“双证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四)全面考核学生能力,创新评价方法,开展与专业核心技能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
评价方法是检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是否有效的手段,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全面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观察、考查原有学习证据等。对一些专业核课程的考核,突出職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实现课程评价方式和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2]。
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学生在校的第二年,参加工种实训,工种技能鉴定合格,在第三年可以参加四川省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和造价员等考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均按照专业技能的要求明确对应的工种技能鉴定,首先在确保学生取得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对应的技能鉴定基础上,鼓励学生取得多工种技能鉴定。多工种技能鉴定的是与专业相关技能和素质相对应的证书种类。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首先取得工种技能鉴定证书,可以参加测量技能鉴定、CAD认证等。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在三年的学习中将职业考试和课程考核相结合,始终贯彻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要取得一本或多本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将其内化在教学任务中,大大提高学生技能鉴定的通过率。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
(五)“双证制”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实现“双证制”的基本保障。学院“双证制”工作日渐成为日常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院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推进实施“双证制”的制度,比如《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双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实训鉴定中心规章制度》、《校内实训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学生“双证”培训取证管理制度》、《实训鉴定中心“双证制”培训守则》、《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双证书”管理办法》,对“双证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及要求,明确了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例如,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明确其职业技能要求,制订培训方案及学期计划。有明确的技能等级考核时间。从思想动员到考前培训,直至总结发证等各环节都认真落实,保证“双证书”教学达到目的,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证书和高等级证书。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应是劳动、人事或相关职能部门颁发的相关领域的中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3]。
二、“双证制”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方案的不足。
(一)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双证制”的保障。需要加强对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年轻老师居多,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教学经验和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不足,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查强人意。因此,一是要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权威、骨干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必须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成长中改进和完善。
(二)教学基本条件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双证制”工作的重要载体,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按市场化、产品化、项目化要求,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引进企业的资金、技术与装备,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作,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要选择企业资质较高、技术装备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大中型企业。要有足够的合作企业数量,确保有充裕的岗位供学生顶岗实践。
三、结语
高职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在企业环境下,学生承担着企业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角色。作为一名企业人,他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掌握企业的岗位技能,融入企业的主流文化;作为一名职业人,他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完成职业任务;作为一名社会人,他需要遵纪守法,与人和睦相处;作为一个学生,要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从而逐步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企业人、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身份转变。
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基于学历教育,又必须超越学历教育,建立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互认衔接的通道,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与终身性。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两种证书制度在其结构、依据和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既有一定区别,又互为联系与补充[4]。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双证制”认证系统,一方面它有利于职教体系的完善,實现校企深度合作;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育人教育和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以此承担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另一方面有助于改进职教的内容和方式,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课程体系,设置多模块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使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发展,从课堂的讲授式、互动式对话、主题式讲座到实验实训室的操作训练、企事业单位一线的毕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等等。
参考文献
[1]土建专业与学历教育与注册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李均.《文化与教育科技》2010.
[2]“双证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谢萍华、吴佳瑜,《学校管理》2007.
[3]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研究刘天英山东示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
赵楠女,1983.02,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职务,教研主任/教学干事,毕业学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简介:院级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双证制”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方案研究项目编号KY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