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

2017-04-26王秀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校园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跨文化交流的概念,点出了校园跨文化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价值观可塑性的特点。随后简要分析了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的现实需求与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三个途径,提出了必须为留学生建造交流沟通平台,以建立起真正的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校园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校园跨文化交流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多元文化渐渐展现出其冲突与共生性。跟随不断深入的全球化进程,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多元文化和谐并存是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跨文化交流。经研究发现,要实现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并存,最好的方式的是从高校学生着手,从学生教育为起点将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机制相融合。

一、什么是校园跨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流概述

跨文化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别名又叫做跨文化交际,是指进行交流沟通的对象为不同符号系统以及不同文化感知的人。这些人的不同对交流事件并无影响。跨文化交流除了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之外,还针对同一个国家内不同的领域和文化的交流互动。只是说针对同一个国家内的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没有不同国家的意义大而已。

(二)校园跨文化交流特点

1.具有复杂性的多元文化环境

由于我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得到了广泛的外国友人推崇。更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高校学习,近年来在我国的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从不同国家而来的学生带着自己对中国文明的向往,也带来了自己本国的本土文化,打破了充斥着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高校校园文化。而文化中包含了表意符号、道德规范和思想等内容,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会被轻易改变。上百个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同一个环境中发酵,不止让高校的整体环境变得多元化,也让文化价值观不断的碰撞和交融,在突出了现实问题的同时也令多元文化环境更加复杂了。也正是因为许多不同的文化在進行碰撞,提高了文化冲突的危险性,因此在处理这些文化关系的时候也需要更加谨慎和小心。

2.文化价值观的相对可塑性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文化从表面到深入,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从理论上来看,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被时间所控制的,一个人在某一种文化的环境下被熏陶的时间越长,此人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也就越强。同理,在本身已经被一种文化同化的时候假如遇到另一种与自身文化价值观冲突的文化时,对文化价值观越坚定的人对另一种文化就越排斥。对于目前高校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建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并且努力想摆脱“别人告诉我”,迈进“我认为的”世界。因此,高校生是最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不仅其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广阔的视野、意识,愿意接触并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对文化的包容性更强。因此,在文化价值观方面可塑性较强。

二、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的现实需求

(一)多元校园文化的困境

多元校园文化中,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和外国友人相处的经历,就算有所了解也仅仅只是通过媒体和网络。这些学生并不知道该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但是相比之下,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讲,众多“不同”带来的冲击更大。例如外国留学生在来中国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中国古老的古韵文化,又或许是因为其它吸引自己的地方。但由于国家差异性,外国留学生会发现,中国除了古韵文化和美好的东西之外,在生活上或许并不是那么便利。

(二)全球化趋势对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由于我国许多方面都趋于全球化,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了。首先是需要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良好适应并身具多元国际化素质的人才。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就应该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并且良好适应国际发展形势的综合素质人才。除了要求必须具备达到世界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因此,中国高校应该将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是培养对中国文化熟悉并且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国际友人。在削弱国际友人与华人由于五千年文明差异导致的距离和隔阂的同时,将中国文化经由外国友人之手传播海外与国际中。

三、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途径

(一)组织建设留学生社团

在高校中可以建立留学生社团,让留学生们有交流的平台的同时,加深留学生与留学生、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沟通与融合。2010年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发布了关于来华留学的学生群体在成立社团或自治组织的合法性。留学生可以通过组建社团更加融入到学校的学习管理与生活中。例如,在我国山东大学中,就组建了专门供留学生进行娱乐和交流的留学生社团。在建设初期受到了大部分留学生的欢迎,并且之后由众多留学生自发组织起的,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每月一次的集体交流活动都为留学生们在陌生的国度中找到了归属感。

(二)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建设

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跨文化校园环境是帮助中外学生融合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可以帮助留学生解决中外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一个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可以让留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社会环境,让留学生在中国可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社交圈。因此,高校应该在制度、设施和根据留学生需求等方面为留学生建设一个方便其交流沟通的平台。比如,可以对校园网进行改进,增设英文版面等。在校园论坛中,可为留学生开设专门的讨论、沟通的版面,在网页设置和布局、功能等方面针对外国习惯进行专门设计,方便留学生使用。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运行的新版英文校园网,这个校园网中就充分考虑到了外国留学生的需求。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而设计,让中外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在建设中外学生互动平台时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明确互动平台的建设初衷。这样的自治组织可以将自发的、不集中的、个体的文化全部整理集合在一起,用团体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由留学生自治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学校行政的干预,让学生的活动能够开放化、多样化,真正建立起中外文化在校园中的交流。

(三)对学生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

在高校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举行和活动所需的场地的管理权都掌握在学校学工部、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中。由于受学生传统观念以及部门职能方面的影响,从活动策划开始就没有要将留学生友人设定在活动中,导致在分配学校资源时留学生被忽略、被边缘化,只有在一些关于国际方面的特色活动时,才会想起留学生的存在。在平时的校园活动中,中国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和留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比例非常不均,极少供留学生参加的活动根本无法满足其文化活动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注意将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合理地整理和分配活动资源,为中外学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在举办一些晚会活动或者娱乐活动的时候,对其活动开展方式进行创新。比如在主持人方面,邀请在外语方面较为优秀的同学做双语主持或者同步翻译。亦或者对活动内容加入一些英语元素,让留学生同学们也能够融入进来。

由于在校园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复杂多元文化性和可塑性文化价值观,要创造良好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具有一定的困难和阻碍。但不论是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之间的太多不同,还是外国学生在中国生活方面的不便,或是最大的语言障碍,都是有解决方法的。要在学校中组建留学生社团、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留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活动与改造校园相关的网站互动中。此外可以建造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加快中外学生融合。但一切方法实施的前提是需要高校能够明确这样做的目的,以及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为中外学生融合作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坤.中外文化交融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前沿, 2014(1).

[2]陳厉.融合中外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J].科技信息,2013(16):166-166.

[3]马化祥,霍晓丹.国际把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北京大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109-111.

[4]李娜.中外合作办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4(9):127-128.

作者简介

王秀妹:浙江义乌人,1981年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

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成果之一,编号为:Y201635091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