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
2017-04-26郭宏亮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等能力,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液压传动、机械原理、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其学科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切实地讲好机械制图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画法几何部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打好制图基础
画法几何自法国数学家蒙日创建以来,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门学科,一向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在我国的教育界,似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画法几何为机械制图服务”的长期倡导下,画法几何不但失去了专业课程的地位,而且它的图解功能也一直被视为多余而随意取舍。特别在我们机械工程界,这种趋向更为普遍,并一直反映在我们的有关教材和课程中。画法几何最为可贵之处,就是能够准确无误地在纸平面上表达物体的空间形状,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几何学所无法做到的,这也是画法几何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工程上得到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所以,蒙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几何学家经过几千年的不懈努力,尚未能解决的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的有效转换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为人类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工程设计及其图样制作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应该注意到,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和同行的交流中,甚至有人认为画法几何部分可以完全删除不讲,如果这样做,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无异于沙上建塔。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
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学习制图更需要养成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绘图时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即综合使用三角板、圆规画平行线、垂直线、角度线、圆的等分线,等等。严格遵循制图国家标准,绘图时粗细分明线型准确,等等。在绘图时,先基准,后画轮廓,先定位,再定形。时时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规则。养成读图时用圆规或分规找对应关系的习惯。只要严格要求,好的习惯就能养成,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批改制图作业时,找到多数学生共同存在毛病,一定要严厉的纠正。比如针对学生在刚开始绘图时对箭头和文字的绘制和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在讲课时就多次强调,最终学生都能改掉以前的不良习惯,箭头文字逐步规范工整。
三、授课时善于总结,提炼精华
教材内容常常通篇讲解图样的画法,却很少总结。学生不知道哪儿是知识点,更不用说对知识点的掌握了,所以总结的任务就需要老师来承担。用尽量少的文字让学生把方法记住,使学生好记、乐于记。例如:在讲剖视图时,可总结为“剖、移、投、标”。这四个字把剖视图的画法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读到这四个字,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课件中所演示的内容:“剖”就是把被表达的物体假想地剖开,“移”就是移去剖切面與观察者之间的部分,“投”就是移去后再投影,“标”就是标记剖切位置和剖切符号。圆弧连接可总结为“找圆心,找切点,再连接”;形体分析法总结为“分、对、想、合”;绘制三视图时的一个规律,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读图时的两种方法即:“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做出的总结和提炼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图形印象,而且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将机械制图与Auto CAD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机械制图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而Auto CAD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简单地说,机械制图是理论基础,Auto CAD是实践的工具。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既要能够熟练而精准地手工绘制零件图,熟练掌握一两个计算机绘图软件也非常必要,而Auto CAD则是经典的机械、建筑业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教学计划设置时,一般是在学过机械制图后再单独开设Auto CAD课程。如果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将机械制图与Auto CAD相融合,在讲完制图基本理论后,经过一定程度的手工绘图练习再辅以Auto CAD教学。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AutoCAD时兴趣较为浓厚,教学效果好。因为相对于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既省时又省力,且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同时在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中又复习了手工绘图相应的知识点,相当于一个巩固新知的过程。将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者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分析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最终达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给今后Auto CAD的专题学习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总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结合知识规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在班与班之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比较,也能得到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郭宏亮(1977.12-),汉族,男,河南新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