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7-04-26姜涛潘廷建
姜涛+潘廷建
[摘 要]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产量较高的省份,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生产的玉米除了满足全国人民对玉米产品的需求外,还以商品的形式供销海内外。然而,因为玉米是C4植物,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其较高的含糖量极易引发病虫害,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 常见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75-01
1 玉米螟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虫害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能够对玉米生长的各阶段造成危害,玉米螟在一年中出现的代数从一代至七代都有可能,严重损坏玉米的茎和叶,影响其水分和养分运输,对玉米生长的危害程度较大,导致玉米品质明显下降,使其产量受到嚴重降低。
防治玉米螟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在实施农业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实施种植,并且在完成玉米收获后,应当对剩余的秸秆实施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秸秆渣埋入农田中,有效控制玉米螟越冬的数量。除此之外,还应当尽量避免连作,降低虫害的规律性和抗药性。在生物防治技术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培育玉米螟天敌赤眼蜂,让其消灭玉米螟的虫卵,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1]。生物防治技术对实施流程具有较高的要求,应当注意赤眼蜂品种的选择、放蜂的数量、放蜂的时间等。这些较为繁琐、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现阶段,生物防治技术在地势较为平坦、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得到了一定推广。
2 大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俗称枯叶病、叶斑病,是玉米病害中较为主要的一种,与气候条件、种植条件、土质条件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低洼地区发病率较高。同时,密植、连作等也会引发大斑病。
防治大斑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技术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实施农业技术防治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外,还需要适时的早播,确保水肥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田间管理,彻底除草,避免田间温度过高,抑制大斑病的发生。另外,在完成收获后还应当加强对田间的清理,对秸秆实施高温处理,并保证彻底翻地。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通过喷施农药对大斑病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规范、科学的控制农药喷施量、喷施时间以及喷施次数,现阶段,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3 玉米锈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玉米病害,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时有发生。对玉米的叶片造成一定危害,抑制其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防治锈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在实施农业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与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品种搭配种植,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常常与抗病性较强的马齿苋进行搭配,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水肥管理,在作物收获后,及时对其秸秆实施清除处理,并利用农药对种植过的土地进行喷施,避免来年发生此类病害[2]。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主要依赖农药对病害进行防治,在锈病初发期,就应当喷施农药,然后再连续阶段性的喷施两到三次。
结束语
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针对种类过多的病虫害,必须要加强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为了促使玉米种植可持续科学发展,可以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策略,对玉米种植生产数据库进行构建,促使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进明,郭宗虎.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10):46-46.
[2]沙爱红.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农家顾问,20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