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的压轴题
2017-04-26叶林
叶林
摘 要:中考压轴题具有综合性强、信息点多、文字量大和逻辑性强等特点,使许多原本“实力”很强的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此文精选了两道“压轴题”,通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题,感悟学习数学时夯实基础、总结提高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对压轴题的畏惧之心。
关键词:心态 数学思想 以问题为中心 悟和信心
一到初三下学期,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这不,小伍跑来:“叶老,这两道压轴题好变态”。
“别动不动说别人变态,也许是你见识不够广呢!”。
之前,我在班上跟学生讲过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个例子:当孩子摔倒,有些家长为安抚孩子,故作打将孩子拌倒的物体,可能是一块石头、也可能是一张凳子…..边打还边埋怨。看似有效,孩子不哭了嘛!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今后只要出现失误或挫折时,他会习惯地从外部找原因,怨这怨那。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自然不会再有多少长进。
一次试卷讲评,很多孩子在一道最短距离问题上丢分,讲评时,小豪立马露出厌恶之情,见此情景,我问小豪:“轴对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你熟悉吗?”
“熟悉啊!”
“你说说看”。
“……”。(此处省略60字)
接下来,我一步一步引导,用这几个小豪熟悉的知识点搞掂了这道题,小豪面露愧色,我又问:“这道题还变态吗?”
“不了,只怪我自己没想到”。
“学习中遇到难题,遇到挫折,其实很正常,关键是要摆正心态,强大自己。”
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道小伍口中“变态”压轴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
[题一]如图,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x.
(1)填空:当x=__________时,矩形AMPN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
(2)当x为何值时,⊙O与直线BC相切?
(3)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四边形BCNM重叠的面积为S,试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解:(1)易证:△ABC∽△AMN
∴
∴
由
得
解得
(点评:此问是一基础题,涉及的知识是相似和图形的面积公式.)
(2)过点O作OH⊥BC,过点M作MH⊥BC
(点评:此处是个易错点,有同学误将点P当作切点。别怪出题人,好好看题,别人压根没说点P是切点.)
∵MN∥BC
∴OH=MH
易证:△BMH∽△BCA
可得MH=
由⊙O与直线BC相切,可得
OH=
∴
解得
(3)当时,
当时,
(点评:此题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注意①把握x=2这个“界”,②体会图形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也即重叠部分的图形从三角形变成梯形。在具体计算中,注意计算梯形MEFN的面积有多种方法。解完题之后,不妨小结一下,图中出现了哪些图形?如:矩形AMPN;□MBFN;□MECN;还有众多三边之比为3:4:5的相似三角形(包括全等三角形)…….)
[题二]如图,抛物线交x轴于A(-1,0),B(4,0)兩点,交y轴于点C,与过点C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
(2)点E在x轴上,若以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3)过点P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Q,若将△CPQ沿CP翻折,点Q的对应点Q. 是否存在点P,使Q恰好落在x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将A(-1,0),B(4,0)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
∴
(点评:压轴题的第一问,这可是一道基础题:根据点的坐标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点C(0,2)
由 解得
∴点D(3,2)
(2)若AD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
AE∥PD,且AE=PD
∴点P(0,2)
若AD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则
EP∥AD,且EP=AD
∴P的纵坐标为2或-2
∴点P(0,2)
再由
解得
∴
综上所述,
(点评:此题涉及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问题“以A,E,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中,发现图形的不确定性,须进行分类讨论;再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先“形”后“数”,以“静”制“动”——根据定点A、D作出动点E、P的位置,再具体求解。)
(3)设,则
(点评:擒贼先擒王,抓住关键点P,其它点随之而动.)
∵∠CQP=∠CQP=90°
直线CQ的斜率为
直线PQ的斜率为
由,得
(点评:(1)抓住“折叠”的几何特征:
CQ=CQ
∠CQP=∠CQP=90°
(2)熟记知识点:直线斜率
两线垂直←→
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有方法、再加上一点耐心和毅力,Its a piece of cake.)
解得
∴
别只看解题过程,好好看看“点评”,哪有什么秘籍、高科技?全部是基础知识、基础题型,一道所谓的压轴题不过是若干基础题的组合而已!夯实基础,多悟!
另外,我还要提醒一点,有些同学上课听懂了,一到考试就不行了。为什么?我们想想,上课和考试有什么不同?
上课是:知识—例题—练习,教师以“知识”为中心,设计和选择题目,目的是巩固知识。
考试是:只有题目,没有例题可模仿,没有知识可提示,解题须以问题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方法,调用所需知识。
所以,平时,我们做完一道题,要多悟!比如:做了一道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的题后,再多想一步,求线段长还有哪些方法?可能还会涉及哪些知识?
“其实人跟人都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是差一步而已。”
——2004、2005、2008年三度问鼎胡润百富榜之大陆首富黄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