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26朴宣辰
朴宣辰
【摘要】实践教学是学前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集中存在着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的问题。通过推动学前音乐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极大地有助于将知识转化成为实践技能,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基础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23-01
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幼儿通过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将实现智商、情商及审美能力的多重提升。现阶段是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快推动学前音乐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在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乐理与试唱练耳两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践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学前教育阶段音乐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
1.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是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音乐基础课程在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这门课程为其他音乐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前音乐教育的总体效果。
2.音乐基础课程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音乐教育理论认为,脱离实践教学的音乐理论教育只是“空中楼阁”。学前音乐基础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在学前音乐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统一于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之上。
3.学前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在学前音乐基础课程中,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如视唱、音乐欣赏、律动等等,都是与幼儿教育的教育方法和需求相适应的,能够实现音乐教育与幼儿教育方式上的有机融合。
4.学前音乐教育基础课程能够全面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在学前音乐基础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需要综合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并运用记忆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个过程就实现了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
二、学前音乐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学前音乐基础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部分主要内容。其中乐理以音乐理论教育为主,视唱练耳以音乐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笔者认为,学前音乐基础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模式仿造音乐专业院校的教育形式,单纯强调音乐理论教育。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和乏味,很难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难有帮助。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这种教育模式逐步被取代。
在第二个阶段中,经过整合和改革的学前音乐基础教育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所删减,更加侧重于视唱练耳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注重培养幼儿音乐表演能力,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
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歌唱、韵律、音乐欣赏、音乐游戏和音乐戏剧表演等活动。学前音乐基础课程强调对幼儿音乐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彻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三、推动学前音乐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听觉模块。这个教学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方便地节选音乐片段或者播放整个音乐作品,便于幼儿收听,提高教学效率。
2.情感模块。情感模块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幼儿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并运用音乐手段抒发和表达情感。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教师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幼儿透过音乐作品感知其背后蕴含的丰富感情。因此,在这个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采取讲解法、背景分析法、审美体验法等等。
3.表达模块。幼儿的音乐表达主要是通过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在这个教学模块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演唱和表演能力的培养,指导幼儿声情并茂地完成演唱表演。一方面要注重對演唱技巧的培养,发音、吐字、气息运用要合理,另一方面则要在演唱过程中学会表达感情的技巧,并能熟练操作1-2种乐器。
4.创编模块。音乐创编是幼儿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接受系统的音乐实践教育,幼儿具备了相对丰富的乐理知识,并能够动手实践操作部分乐器,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度引导,可以简单编创一些旋律相对简单的乐曲。在这个教学模块中,教师要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充分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避免幼儿的音乐编创陷入到程式化的困境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景琼.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之我见.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