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2017-04-26孙玉红
孙玉红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养成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普遍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性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86-01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普遍提升。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前准备不足,课堂探究无秩序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是必要条件。然而,在以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由于科学课程不是主科,因此,许多教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由于教学力量不足,科学教师还选用兼职教师,导致一些教师根本没有将精力放在小学科学教学上,对于科学教学机械应付,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科学教材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兴趣,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非常关键,,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然而,在传统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只关注课堂活动形式,重视课堂活动内容的容量,对于探究性课堂活动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活动的效果。
2.课外拓展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课外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不仅要把握还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外拓展训练也必不可少。然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许多教师基本不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或者虽然有课外拓展内容,也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在课外拓展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够有效的引导,也不懂得怎样去督促学生去进行课外拓展活动,课外拓展活动效果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研究教材,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编写科学教学预案,制定出符合科学探究规律,能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纲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对学生充分了解。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要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选择实验材料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材料选择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该选择材料,要仔细研究哪些材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将这些材料准备充足。要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2.在合作探究中做学生的引导者,真正落实课外拓展
在合作探究的时候,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要学会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和帮助学生,以便于能够在探究中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效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小学科学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合理。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划分小组要保证小组成员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外拓展,在学生探究之前,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以有效提高课外活动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探究价值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同时,学生又能够产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然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督促、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把科学探究活动延伸,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有效的调控课堂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扣兵.基于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9).
[2]夏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OL).小学科学网教材之窗,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