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26李志军
李志军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叛逆心理很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中分析,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改变学生在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这一情况,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情境教学对教学发展的意义分析,简要探讨情境教学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 数学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52-01
引言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结合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的整体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结合不同的教学素材开展的,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在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法虽然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在运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文章结合情境教学法对初中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简要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一、结合典故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实用性也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或多或少的会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趣味性就成为了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纵观初中教材的整体内容不难发现,数学中并不缺乏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典故,而这些内容的引入必定会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一分活力。
在学习方程的时候,老师们最常用的一个典故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在学生们沉浸于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之时,如果老师能够结合这一教学典故引入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方程的运用方法,不仅仅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情境导入
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老师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分析,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问题情境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自主在老师设定的情境中展开探究分析,自主分析答案,并进行反思。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自信心也不断地提升。
三、生活情境分析
数学知识的大部分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也是高于生活的。能够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不仅仅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展开情境教学。老师要让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懂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魅力。
《不等式》的教学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结合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不等式的理解加深了,并且愿意参与到不等式的学习当中。在教学开始,结合学生考试的情况分析。比如,小明期中考试成绩如下:语文93分,英语75分。要使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那么数学成绩至少多少分?学生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之后,就会积极的思考,找到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们在自主分析的过程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发展。
四、活动情境引导
在学生们掌握好课堂的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不同的活动,利用活动情境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减少数学的枯燥感。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的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情境,巩固知識。
在学习了立体图形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制作不同大小的立体图形的题目。并将班级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竞赛的模式展开。学生们在竞赛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对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展开教学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典故创设情境来来引入学生,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生活情境渗透知识的内容,最后用活动情境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等。通过不断地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媚斌.境因生设,情随师动——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 《速读旬刊》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