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有效教学教法的探讨
2017-04-26张彩华
张彩华
【摘要】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是新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复习教学教法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课中的教学策略和练习策略、课后的教学策略的运用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教法。
【关键词】整理 复习 教学 有效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33-01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新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有助于小学生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为更深层次的学习的打好基础。可见,采取有效的复习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课前的准备
(一)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要点
整理和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通过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点得以梳理,由点串成线,由线成面,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要点,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和重难点,为学生建构知识网络铺路架桥。例如:人教版把整个小学的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等五大部分,这五大部分的每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模块(例如:“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等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例如:“式与方程”模块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例如:“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二)教师根据复习的重难点,录制和使用微课教学视频
现代社会网络很发达、丰富,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录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复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视频等,把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课中的教学策略、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对复习感兴趣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就会越强,复习效率自然会高。有效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激发兴趣下,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成的,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强化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让枯燥的复习向有趣的学习转化。在复习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激发兴趣、梳理知识;自主归纳、小组交流;展示典型、点评错题;跟进练习、反馈评价;拓展应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形成知识系统。在复习中注意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
(二)及时调整复习的内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和时间
课中要突出复习的重点,突破复习的难点。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整理知识,学生归纳不完整时,教师再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容易理清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平时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复习时要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归类梳理,沟通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使学生融会贯通,重建认知结构,以体现单元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們的概括能力。
三、课后的教学策略、方法
(一)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心得
教师回顾上课的过程,反思教学方法、策略,课后课题组的老师交流教学心得、经验,及时地总结经验,并记录下来。
总的来说,要使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有效,教师除了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处理,课后的反思和补救等工作,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内容设计复习课,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的良好效果和效益,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升学习的能力。